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聞周刊》收購戰:中美何以都不惜代價?

http://www.CRNTT.com   2010-08-30 09:29:17  


《新聞周刊》是全球頗有影響力的美國時政雜志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訊/中國要收購美國的《新聞周刊》自然是由於中國崛起的“軟實力”的需要。要向外界介紹一個真實的中國,而不是西方媒體眼中失真的中國…一旦中國收購了各種語言版本的《新聞周刊》,美國大多數百姓將會很容易的看到不同於他們主流媒體的聲音,這對於目前內外交困的美國來說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考慮到這些,美國不惜一切代價:不顧巨額虧損、不顧市場經濟原理、不顧自己的新聞自由理念、不顧外行領導內行,而將一個雞肋“捂”在手裡就不難理解了。環球網今日登載旅法學者宋魯鄭的評論文章“《新聞周刊》收購戰:中美何以都不惜代價?”,文章內容如下:

  《新聞周刊》是全球頗有影響力的美國時政雜誌。在2003年時,全球發行量還超過400萬份,除英文版外,還出版日、韓、俄、阿拉伯、西班牙等11種語言版本;在全球設有22個記者站,分布在北京、莫斯科、巴黎、法蘭克福、倫敦、華沙、耶路撒冷、東京、香港等地。可是過去七年,這本周刊帝國走向崩潰:訂戶暴跌,廣告縮水,連年虧損。去年發行量已跌到260萬份,今年初則降至150萬份。僅去年就虧損了近三千萬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又暴跌31%。在這種情況下,它的持有人、同樣虧損嚴重的《華盛頓郵報》(今年前三季度即虧損1.7億美元)不得不決定將之拍賣。

  然而,《新聞周刊》拍買並非易事。首先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各國都不景氣,包括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也一樣。誰還有興趣對這種本身就虧損的一份雜誌感興趣?更何況,危機時期的廣告大幅減少,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是個無底洞。其次,在網絡時代,傳統媒體的消亡是必然的趨勢。僅去年前六個月,美國就有一百多家報紙被迫關門,被裁員的編輯記者超過一萬人。剩下的也都在在苦苦掙扎。特別是周刊類,其信息相對於網絡即看即得來說,早已喪失了“新聞”的價值。所以儘管《新聞周刊》名氣頗大,但商業價值了了,充其量連雞肋都算不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