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有關諾貝爾文學獎的六大爭議

http://www.CRNTT.com   2010-10-09 10:30:58  


 
略薩:諾獎從小酒館起步  

  2010-10-09 北京晚報   

  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1936年生於秘魯,在玻利維亞長大,現居美國。1963年略薩以自身在秘魯萊昂西奧·普拉多軍校的經歷為素材,創作的西班牙文小說《城市與狗》出版,在世界文壇嶄露頭角;英文譯本改名《英雄時代》,1966年出版。不過,這部小說在秘魯引發爭議,遭萊昂西奧·普拉多軍校軍官公開焚毀。

  巴爾加斯·略薩先後以西班牙城市巴塞羅那和馬德裡、法國首都巴黎、英國首都倫敦為居住地,1975年當選秘魯文學院院士,1990年參加秘魯總統選舉,1994年當選西班牙語語言學院協會會員,曾任哈佛大學客座教授,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994年略薩曾到中國作了短暫訪問。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與狗》是略薩的成名作,也是標志著拉丁美洲“文學爆炸”展開的四部裡程碑式小說之一。《城市與狗》是略薩根據自己少年時在軍校學習的親身經歷寫成。“城市”指秘魯社會,“狗”指軍校學員。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寫“打架鬥毆”、“賭博”、“嫖娼”等醜惡行為,揭示出底層人生存的艱難處境。1958年秋天略薩在馬德裡梅嫩德斯·佩拉約大街一家名叫小蝸牛的酒館裡開始了《城市與狗》的創作,1961年冬天,小說在巴黎完成。

  略薩與馬爾克斯、博爾赫斯同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彼得·恩格隆德對他的評價是: “他主導了拉丁美洲文學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興起。他寫作了大量傑出叙事作品,他改進了叙事方法,是異乎尋常的叙事者。他把講真話、提問題當做作家的責任,因而在作品中描述個體的反抗,同時不避諱個體的失敗。他相信,借助小說的力量,可以促使世界改善。”

  與馬爾克斯的恩怨

  拉美文學大爆炸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之間,其間一大批相關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流行於歐洲并最終流行於全世界,并影響了80年代後中國作家的創作。

  這場文學爆炸四位主將有阿根廷的胡利奧·科塔薩爾、墨西哥的卡洛斯·富恩特斯、秘魯的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以及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如今,馬爾克斯和略薩先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科塔薩爾已經去世,現只剩下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了。

  古巴社會主義革命與拉美文學大爆炸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了整個南美甚至世界的政治和文化生態。南美文學的幾位主將有著鮮明的政治主張,也都希望用文學幹預政治。這也是他們的作品能有更廣闊視野和文化價值的重要原因。就像另外一位南美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智利詩人聶魯達崇拜斯大林一樣,馬爾克斯和略薩也有各自的政治主張和政治偶像,馬爾克斯同情古巴革命,卡斯特羅是他的偶像和摯友,而略薩年輕時候左傾,視切·格瓦拉為偶像,但1980年後他的政治觀點突然右轉,開始把自由主義和撒切爾夫人為英雄。

  略薩與馬爾克斯可以說是一生的朋友和敵人。早年略薩與馬爾克斯是親密無間的好友,持相同的左派政治立場,文學觀念也相似,馬爾克斯甚至做了略薩兒子的教父,小略薩還取了教父的名字:加布裡埃爾。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期,兩人開始決裂,一直到2007年才算是和好。

  兩人的決裂原因一直被認為很詭異。1976年馬爾克斯到墨西哥參加電影首映時巧遇略薩,馬爾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薩一記老拳將馬爾克斯打倒在地。外界傳言是因為馬爾克斯和略薩妻子過從甚密,馬爾克斯甚至可能給略薩戴了綠帽子。2008年出版的《馬爾克斯一生》的傳記也涉及了兩人的決裂,作者傑拉德·馬丁相信,馬爾克斯對自己的妻子十分忠誠,不會勾搭朋友的妻子。

  2007年,兩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終於不計前嫌和好了,略薩同意為紀念版的《百年孤獨》寫序,兩人一笑泯恩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