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端午節紀念屈原實為後人誤解

http://www.CRNTT.com   2012-06-24 09:57:40  


 
  在江浙一帶,過端午節是為了祭祀水神,對象之一是“濤神”。這位濤神是本為楚國人的伍子胥,他寃死吳國後化身為濤神,當年吳地人過端午節的重要內容,是“迎濤神”。

  另外一說是,端午節是為祭祀與寒食節有關、被晉文公燒死的介之推。到了漢代時,祭祀對象則是在五月五日這天投江尋找溺水父親屍體的14歲女孩曹娥,端午節在浙江上虞一帶,因此又稱為“女兒節”。

  至於紀念屈原,一直到南北朝時才真正確立,日期也固定為陰歷五月初五,並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節日。梁人吳均《續齊諧記》中是這樣說的:“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羅而死,每至此日,輒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屈原的投江日期是有爭議的,一般認為五月初五,但也有說是五月十五。《隋書.地理志》便稱,屈原是五月望日赴汩羅,“望日”即月圓的陰歷十五。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端午確非屈原而起,祭祀他只不過是端午節的附加內容。

古人為何認為端午節生子“命毒”?

  五月實是原始“計劃生育月”

  事實上,端午節的出現,最早是古代中國人出於避邪的需要。從《呂氏春秋.仲夏紀》的記述來看,古代中國人把五月視為最不吉利的月份,認為此月夏至到來,陰陽相爭,陽生至極,陰殺始起,死生以五月為分界。

  因為有這種認識,古人才把五月份看做是毒月、惡月、凶月。這種“毒觀點”應該源於對自然災害的感性反應:五月正處仲夏時節,酷暑即將到來,此時毒蟲滋生,人們極容易生瘡患疾、遭傷咬,因此給古人留下了“五月不好”的印象。

  五月份不好,五月份出生的孩子也不好,傳會給家人帶來不幸,即俗話說的“命毒”。為何有這種認識?可能與原始“生克觀”有直接關係。五月是古人眼裡陰陽交替的時節,子女屬“陽”,父母屬“陰”,生子則會陽氣上升,自然是不利父母的。

  五月最毒的一天就是五月初五,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所以,古人認為這天出生的孩子也最不好。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便稱,“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這天出生的孩子,不論男女,一律要弄死,此即遠古時代的“溺嬰”風俗。

  《史記》中有傳的“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名叫田文,因生於五月初五,其父親田嬰便要求其母親弄死他,其母舍不得,悄悄撫養,這才留了條活命。田嬰當時即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

  即便是皇帝的“龍子”,如果生在五月初五,要想留下也得另想辦法。宋神宗趙頊在五月初五得一子,只好將孩子送到宮外寄養,這孩子就是後來的宋徽宗趙佶。出於避諱,趙佶在當了皇帝後,將自己的生日改定在十月十日。但趙佶的命真的“毒”,“靖康之難”中成了金國的俘虜。

  五月份不宜生子,甚至連夫妻也不宜同房,特別是端午節這天,同房會帶來不幸。先秦時要求,“君子齋戒,處必揜,身欲靜無躁,止聲色,無或進。”意思是,在五月份,君子要潔身齋戒,居於深處,躲避暑熱,讓身體安靜;還要禁止女色,也不許嬪妃進禦……由此可見,早期的五月份,完全可以看成是一個原始的“計劃生育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