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中評論壇:從台灣教科書看認同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00:12:36  


 
  當然也有一些史學界的前輩說,我們把台灣史視為地方史,中國史視為國史。的確在現在世界歷史教育裡頭也有這種情形,先教地方史、再教國史,因為地方史與每個人的生活較為親近。但問題是,我們教“台灣史”與“中國史”時,當中並不存在地方史與國史的關聯;我們的課綱裡,教台灣史時並未說明台灣與中國的任何關聯。曉波老師嘗試修訂課綱時,試圖扣合三國時期台灣與大陸的關聯,但是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論。

  在我看來,在課綱中補充一、兩點這些史料,並沒有辦法改變那個結構。因為歷史課本敘述台灣史的時候,講的是史前文化、南島民族,這些與中國無關,不是從中國衍伸出來。這個台灣歷史的描述與中國沒有任何關係,因為主結構就是一個沒有關係的結構。

  最特別的地方是,台灣從史前時期講起,但當中的幾千年沒有任何記載,直接跳入荷蘭人到台灣來,完全沒有時序的概念。其中最大的陰謀在於,把荷蘭、明鄭、清領、日本、國民政府時期,依時序做等同式的對待,其中暗含不管荷蘭人、鄭成功、康熙、日本人、還是國民政府,通通都是外來政權之意,這是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安排。換句話說,由民進黨政府完成的課綱,提供的史觀是國民黨政府是外來政權;民進黨的一套解釋是,在台灣民主化之後,國民政府不再是外來政權,現在是一個純粹的本土政權。

  我們的歷史課本埋伏這樣的意思,“中華民國”“教育部”所訂出來的歷史課綱,告訴人民“中華民國”是個外來政權,否定自己的政權,否定自己的“憲法”結構。“教育部”當然跳出來喊冤,因為他用了很多語詞模糊這個東西,可是背後的結構就是這個樣子。

   台灣歷史教科書展現“一邊一國”架構

  在這樣的結構裡,“中華民國”從1949年之後從中國史消失。曉波老師努力在課綱中加入一句話“1949年以後的“中華民國”已經表述在台灣史當中,此處從略”。我很擔心的這句話只出現在課綱當中,因為課本裡不會出現這句話。也就是說,學生拿到的課本,1949年後的中國史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中華民國”;只在兩岸對峙關係描述當中約略觸及,其他全部描述中共建設過程,毛鄧時期一路下來。這樣的結構在我看來,就是“一邊一國”的歷史課綱,提供了“一邊一國”的架構。如果不打破此架構,經過這個架構下所教育出來的年輕世代國民意識,不可能具有中國認同,這是我認為現在歷史教科書最大的問題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