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調查顯示 多數人成為手機奴隸

http://www.CRNTT.com   2013-11-07 11:47:17  


 
  楊並非一個智能手機悲劇的個案。中國工信部最新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中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已經超過8億人,其中超過3億人,是和楊華寧一樣的3G智能手機用戶,後者還在以每個月將近1000萬人的速度迅速增長。

  即便發展速度慢於中國,國外的情況也並未好到哪裡去。《英國每日電訊》援引babies網站的一項調查說,他們發現為數不少的英國的父母們,居然會讓這些不到1歲嬰兒每天玩4個小時iPad——他們每天醒著的時間只有大約10小時!

  智能手機的普及顯然給所有人帶來了困擾。僅僅在這個月,就有湖北一名少女走路看手機而掉入深坑墜亡,而南京一名男子則因為專注於手機擋住了火車。重慶的一位學生家長,則為兒子所在的學校捐贈了40萬元的非智能手機,希望創造一個沒有智能手機騷擾孩子的“正常成長環境”。

  楊去看過心理醫生。醫生的看法與拉里.羅森在他的《i成癮》一書中定義的情況基本沒有太大出入,即這是一種典型的“多重任務瘋狂症”,具體而言的症狀是,“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網絡使用者,在網上進行閱讀或者進行超文本文檔讀取時,也很容易分心。”最典型的案例是,“在收到信息的兩分鐘內,就強迫自己回覆”。

  這位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還在書中定義了手機成癮的其他一些症狀,例如“手機震動幻想症”,“訊息查看強迫症”以及“缺乏睡眠喜怒無常症等”, 認為手機成癮是一種“低自尊”導致的精神疾病,與財富濫用和病理性賭博類似,成癮的人們通常“利用強迫行為來擺脫強迫觀念”。 他甚至援引了一份研究數據,指出成癮者和非成癮者的大腦系統在灰質和白質上都存在明顯區別。

  但楊華寧的問題在於,除非所有人都放棄智能手機,否則作為一個45歲的中年中國男人,無論是否在工作,他都無法承受沒有智能手機的生活。

  另一種人格

  這個問題似乎無解。美國的一篇論文曾經依據“五型人格”理論研究認為,外向型的人更傾向於擁有智能手機,並且對短信功能需求更高;而親和性的人更傾向於打電話而不是發短信。換句話說,是否更容易“上癮”,與個人天生的體質有關。

  至少就吳若曦而言,這個理論並不足夠成立。工作日的溫哥華國際機場簡直一團糟。廣播在頭頂一遍又一遍地last call,眼前是成群不知所措的旅客,耳機裡是流水一樣發來的指令,充斥著各種調度、術語、程序和令人抓狂的混亂。

  但作為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的畢業生,剛剛工作6個月的機場地勤,吳若曦已經對此駕輕就熟。半年來她已經保障了104架航班的起飛。她在值機櫃台閑庭信步,甚至還用空餘的時間跟朋友分享了航空公司的新機型,解答了一個陌生朋友的感情問題,就最近國內的一樁熱門媒體事件發表了感想。

  值得一提的是,完成這一切不需要任何其他工具,除了一部智能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