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蔡政府新南向政策可能“撞南牆”

http://www.CRNTT.com   2016-10-23 00:09:15  


 
   “新南向”無法替代兩岸經貿

  表面上,蔡英文當局此次操作“新南向”似乎是“順水推舟”,可以“順風順水”,但兩岸經貿是台灣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可預見的未來“新南向”無法替代之。

  歷經多年的快速發展,台灣經濟對兩岸經貿已處於高度依存的狀態,兩岸經貿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但不容忽視,而且舉足輕重。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兩岸貿易佔台外貿比重約30%,其中台對大陸出口佔總出口總額約40%,大陸持續多年成為台灣最大交易夥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即使在2015年兩岸貿易有所下降的情況下,兩岸貿易總額仍達1885.6億美元,其中大陸對台出口449億美元,自台灣進口1436.6億美元④,台灣仍從大陸獲得987.6億美元的出口順差。大陸也是台商最主要的對外投資地,台對外投資總額約70%集中在大陸,在台上市(櫃)的1515家公司中約77.23%已赴大陸投資發展。

  反觀“新南向政策”中的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短中期內無法替代大陸成為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要外部動力。據台經濟部門統計,2015年台與東盟10國的貿易總額為793億美元(約佔台外貿總額的15.58%、),與南亞6國的雙邊貿易僅為69億美元,兩者總計約863億美元,約佔台外貿總額的18%、兩岸貿易總額的45%左右。據台財政部門統計,台與東盟的貿易額自2015年1月的71.6億美元,一直下降至2016年1月的61.4億美元,下跌達14%。新近的2016年6月份統計顯示,台對外出口年減2.1%,創下連續17個月的負成長,其中對大陸(含香港)下降4.5%,對東盟也下降4.4%,可見東南亞市場並沒有給台灣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新南向”不僅不可能替代大陸市場,甚至連兩岸貿易的“補充”也談不上。如果一味推動“新南向”,刻意忽視兩岸經貿,將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新南向”前景堪憂可能“撞南牆”

  目前看,台商赴東南亞和南亞投資面臨的問題多、風險大。

  雖然相較於大陸,東南亞和南亞新興市場的經營成本較低比較優勢突出,且總人口規模龐大(東南亞約6.23億、南亞約17億),消費能力也逐步上升,似乎可以彌補台灣“遠離”大陸所帶來的損失。但實際上,東南亞、南亞大多數國家的投資環境存在諸多問題,如官僚行政體系缺乏效率甚至腐敗叢生、基礎設施配套嚴重不足、法令規章不完善或者稅制複雜等,都使台商在當地的經營發展倍感艱辛。此外,東南亞、南亞地區的語言、文化、風俗各異,且多與台灣地區相去甚遠,對台商的經營和發展也是重要的成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