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佔領華爾街 蔓延全球
佔領華爾街是一連串主要發生在紐約市的集會活動,由加拿大反消費主義組織Adbusters發起。行動於2011年9月17日開始,活動的目標是要持續佔領華爾街,以反抗大公司的貪婪不公和社會的不平等,反對大公司影響美國政治等。“佔領華爾街”示威從以失業青年為主體的零星行動,發展成全國性社會運動,並迅速蔓...
|
|
最新調查:占領華爾街運動在美支持率不足4成 (2011-10-22 11:50:41)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雖然“占領華爾街”運動在美國及全球部分地區得到響應及支持,但最新調查卻顯示,這場在美國大張旗鼓的抗議活動並未獲得很高的支持率。僅有37%的美國受訪者表示支持這場運動。
美聯社消息,由美聯社和市場調研機構捷孚凱(GFK)共同舉辦的民意調查顯示,有37%的美國受訪...
|
|
示威持續 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罕有關閉 (2011-10-22 09:52:58)
中評社香港10月22日電/英國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因為聲援“佔領華爾街”行動的示威,罕有關閉,是二戰後首次。
香港電台報道,示威者搭起帳篷,上星期六以來在教堂外留守,聖保羅大教堂聲言要長期抗爭。聖保羅大教堂主任牧師說,理解和同情示威者的訴求,關閉教堂是痛心的決定,但考慮到公眾安全,希望他...
|
|
科特迪瓦總統稱科將與馬利加強交流與合作 (2011-10-21 08:14:25)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新華社報道,科特迪瓦總統瓦塔拉20日在馬利首都巴馬科表示,科特迪瓦與馬利將進一步加強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據馬利媒體報道,瓦塔拉在與馬利總統阿馬杜.圖馬尼.杜爾在總統府舉行會談時表示,科特迪瓦希望與馬利加強在通信和新技術、能源、工業、衛生、貿易等領域的合作。...
|
|
數千人網上聲援“佔領丹麥”活動 (2011-10-19 10:46:31)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15日開始的“佔領丹麥”示威活動受到當地民眾的關注,數千人在網上聲援這一活動。
新華社報道,“佔領丹麥”活動發起人默勒建立了一個主題為“佔領丹麥”的網頁,截至18日,已有近5000名網民跟帖聲援。默勒在網上發表聲明說:“我們進行和平示威是因為我們在丹麥和全球的...
|
|
文匯報:“佔領中環”完全沒有合理性 (2011-10-17 14:40:12)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佔領華爾街”行動短時間內已成星火燎原之勢,蔓延到全球超過950個城市,但各地的成因及觸發點卻大為不同。香港也有示威者發動“佔領中環”行動。事實上,美國民眾不滿金融巨頭殘民自肥,販賣有毒資產禍害全球竟可獲公帑拯救,“佔領”行動有其正義性及合理性。歐洲的示威則主要是不滿政...
|
|
中時:憤慨貧窮 占領族要改變世界 (2011-10-17 11:28:36)
中評社台北10月17日電/本月十五日是所謂的“全球憤怒日”,全球有八十二個國家、近千個城市一同響應“占領華爾街”運動,對貪婪的企業提出抗議。台北也在當天午後舉辦“占領台北”,並選定“一○一大樓”為目標。事前在臉書上有七千名粉絲按讚,實際到場的群眾有四百人,在一○一大樓喊口號、繞行,其中百人走進大...
|
|
信報:占領華爾街滿月 反資本思潮蔓延 (2011-10-17 10:35:36)
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占領華爾街運動上月17日開始,到昨天剛好”滿月”.星火燎原之勢,已從美國紐約擴散,席捲全球逾900個城市。香港也有數百人以”占領中環”響應。可以看到,一股反金融資本主義的思潮,由美國華爾街金融危機引爆後,正以急速之勢蔓延開去。
香港信報刊登社評文章表示,隨著運...
|
|
各國響應“佔領”行動 雷聲大雨點小 (2011-10-17 09:08:06)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不少國家的金融巨賈及政客們眼下不太安寧,少則數百動輒數萬人參加的示威遊行15日在各地上演。但西方媒體認為,這場“連鎖”示威雷聲大雨點小,形式大於內容。
各國響應行動規模遠小於預期
中國青年報引述路透社評論稱,這些示威活動的主題大同小異,示威者反對資本...
|
|
紐約市議員陳倩雯與占領華爾街代表會談 (2011-10-17 07:38:25)
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僑報紐約報道,紐約市議員陳倩雯15日表示,前一天她與“占領華爾街”的代表舉行會談,要求他們尊重自由廣場周圍和整個下城的居民,不要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參加會議的有社區各個利益相關者,包括第一社區委員會的居民,國會議員納德勒,州眾議長蕭華,曼哈頓區長斯靜...
|
|
專譯:佔據華爾街 美國人不滿財富不公 (2011-10-17 00:30:51)
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記者 馬映紅編譯)美國“佔領華爾街”行動持續至今超過四星期,雖然行動惹來不少猛烈批評,但是行動仍得到不少人聲援,被指是行動幕後金主的索羅斯和美國前副總統戈爾都開口力撐,全球多個地區亦發動類似行動呼應,另外,《紐約時報》專欄作者紀思道(Nicholas D.Krist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