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執政狀態評析
任期過半,馬英九光環不再,執政表現跌宕起伏、評價兩極,台灣政壇到處傳播著“胡志強現象”、“蘇貞昌現象”、“蔡英文現象”。馬英九的執政之路曲折坎坷難免。馬必須未雨綢繆,尋找新的執政密碼,厘定新的執政方程式,方能喚回人民信賴,再攀政治巔峰。
|
|
一貫道溯源論:從秘密結社傳教到反動會道門
一貫道將本教傳承的歷史稱為“道統”。有關一貫道歷史源流,道內流傳著一本題為《道統寶鑒》的書中有詳細記載。但該書作者和成書年代無考。根據道統述的脈絡,按內容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該教創教者和傳教者為了說明一貫道歷史久遠,根據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傳承發展歷史,結合創教、傳教的需要和美好願望,穿鑿附會杜撰出來的。……
|
|
中國必將走向最終統一
台灣著名企業家--聯電名譽董事長曹興誠先生先後五次在台灣自費登報,闡述了他關於簽署《兩岸和平共處法》的建議,他前四次登報時間在2007年陳水扁執政期間,當時陳水扁正極力推動“入聯公投”,“台獨”的氣焰正處登峰造極地步,而他公然倡言反對“入聯公投”,提出“統一公投”,呼籲兩岸簽署《兩岸和平共處法》,可稱有驚世駭俗之大勇。陳水扁對此火冒三丈,稱曹在鼓吹“反獨促統法案”,是台灣版的《反分裂國家法》,也是台灣投降法,大有興師問罪之勢……
|
|
中國內戰及其延續中的兩岸政治關係
兩岸關係最本質的內涵是政治關係,是上一世紀四十年代以來的中國內戰及其延續所造成的政治對立。儘管現在還不能確定,兩岸的政治協商,即直接改善和發展兩岸政治關係的進程,將在甚麼時候開始,但兩岸的學術界人士已經高度關注兩岸政治關係問題,發表了很多意見。這些意見集中於,對於兩岸政治定位的判斷,以及對於進行政治協商必要性、可行性的論證。但兩岸學者意見的分歧很明顯。這表明,即使在兩岸學者之間,也還沒有形成關於政治協商起點的共識。
|
|
薄瑞光詳談美國對台軍售與台海政策
編者按: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當地時間2月11日晚在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作小範圍演講,表達了美國政府的最新台海政策。薄瑞光的演講,反映了美國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真實考慮與維護美國利益的思路,值得所有關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人士的注意……
|
|
美國台海政策的“清晰”與“模糊”
美國台海政策的根本目標非常清晰,即維持台海兩岸敵對和分治,而美國台海政策的策略手段具有模糊性:一是其“一中”政策內涵的模糊,二是對台“安全義務”的模糊,三是在售台武器題上的模糊,四是關於“台獨”的立場的模糊,五是關於台灣問題“和平解決”的模糊……
|
|
兩岸關係中的盲區芻議
幾乎任何人對兩岸關係都會說上一大套己見--這的確是每個人的權力--兩岸關係被少數人壟斷的時代應該結束了。但兩岸關係有許多特殊性和規律性,加上它的敏感性與重要性,又不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可以取代的,它畢竟是一門嚴肅的學科,要用科學態度視之。兩岸關係呈現的每個現象,應該說都不是孤立的,它必受到中國、美國、中國台灣地區三大因素的牽制……
|
|
“讓利”思路下的ECFA及兩岸經濟合作走向
溫家寶總理2月27日接受中國政府網及新華網聯合專訪,在回答一名大陸台商的提問時表示,在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上,大陸會考慮兩岸經濟規模的差異,為了照顧台灣中小企業、廣大基層民眾特別是台灣農民,大陸可以“讓利”……
|
|
當前台海形勢和兩岸進行政治對話的條件
自2008年5月以來台海形勢發生了重大的積極變化,兩岸關係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出現了和平發展的好勢頭,受到海峽兩岸人民的熱烈歡迎,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這是有目共睹的。但另一方面我們要充分估計兩岸關係中的負面因素,而不應過分樂觀。必須清醒地看到,迄今所獲得的一切進展不是不可逆轉的。
|
|
一貫道在台灣:一個值得研究的宗教現象
因為一貫道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即被定為反革命組織和邪教,現實中研究一貫道有一道不敢逾越的政治鴻溝,而且大陸社會現在無此信仰和教派,因此大陸方面對一貫道的研究甚少,對一貫道在台灣傳播和發展的研究,更幾乎是空白。就目前閱讀所及,主要研究內容有兩方面。一類是關於一貫道源流研究,另一類研究則是對共和國建政初期取締一貫道情況及經驗的論述。
|
|
現階段推動兩岸進行政治對話的SWOT分析
自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和突破性進展,正在開創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在兩岸經貿、文化、社會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不少人開始思考兩岸進行政治對話的必要性與可能性的問題。但從最近馬英九當局的官員和某些智庫學者的表態來看,台灣方面對兩岸政治對話持謹慎和保留的態度,認為時機尚不成熟。那麼,現階段推動兩岸政治對話到底是否適合,會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筆者嘗試運用管理學中的SWOT分析法,對現階段推動兩岸政治對話的優勢與劣勢、…
|
|
兩岸統一創新之路:創建中華第三共和國
國民黨在去年12月的台灣縣市長選舉中落了下風,明眼人都看到了這一點。民進黨雖然只贏得四席,但似乎正在走出低谷。今後民意究竟倒向哪一邊,還很難說。儘管馬英九率領國民黨在2008年大選中獲勝,可運氣不佳,其執政團隊接連受到金融危機、颱風災害等不可抗拒的外部事件衝擊,聲望嚴重受挫。
|
|
馬英九大陸政策的思想根源
馬英九的大陸政策與其個人的政治情感、政治心態、政治思想密切相關,這些情感、心態、思想既是構成馬英九思想體系的重要元素,也是馬英九大陸政策的思想根源。瞭解這些有助於人們進一步認清其大陸政策本質,也有助於認清其政策的局限性以及局限性的根由。
|
|
對“兩岸關係現狀”的解析
現狀由歷史發展而來,解讀現狀必須從歷史開始。對此,胡錦濤是這樣描述的:“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2008年12月31日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應當說,這是對兩岸關係現狀的客觀解說,也是實行維持兩岸關係現狀政策的基礎。
|
|
兩岸如何“增進互信、務實合作”之探討
“增進互信、務實合作”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要前提條件,二者具有辯證關係:唯有互信才可能務實合作,反之亦然,惟有務實合作,才可能不斷增進互信。一年多來,兩岸當局和民眾共同努力,展現了增進互信與務實合作的精神,從而推動兩岸關係取得了60年來僅見的大突破大緩和大發展,改變了台海地區長期緊張對峙的局面,為亞太地區和平發展共榮帶來希望。
|
|
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前相關問題之探討
國民黨重新執政後,馬英九當局回歸“九二共識”,在兩岸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進一步向前推進。尤其是2008年底兩岸實現直接“三通”,2009年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兩岸的各項交流合作深入展開,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的簽訂也提上議事日程,兩岸關係已進入到一個新的全面發展階段。隨著兩岸交流交往的擴大和深入,兩岸簽署和平協議這個問題已難以回避,如果兩岸能簽署和平協議,對於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穩定機制、擴大兩…
|
|
把握和平發展節奏推動兩岸政治對話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的《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講話,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了“六點意見”。2009年5月26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時又發表了“六點意見”。兩個“六點意見”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根據兩岸關係的新實踐新形勢新要求,站在歷史新起點和時代新高度,作為對台論述的重大理論創新,發展了大陸提出的一系列對台方針政策,…
|
|
跳出直覺:由全局來衡量兩岸關係的奧秘
最近大陸有人在對台問題上(亦即指馬英九在搞“和平分裂”)做了驚人之語,引起一時轟動。究其論點,簡而言之,可說一部分是基於非黑即白的兩分法;另一部分則是出於本位主義(見下)的巢臼。結果把兩岸關係偌大的問題,益發變成無可挽救的零和遊戲。這就是直覺看問題的結果。但其傷害,並不止於此。苟被抓在台灣超級政客手上,用來操縱一般大眾的直覺反彈,形同助其竊取政治資源的武器。更是起了親痛仇快之效果。
|
|
關於兩岸簽署經濟合作與和平協議的若干思考
自2008年5月國民黨在台灣主政以來,在兩岸當局以及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經貿關係及人員交流獲得巨大進展。兩岸同胞盼望已久的兩岸和平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當前,兩岸應抓緊這一有利時機,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個主題,全面地推進經貿關係和事務性商談與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就兩岸近期和中長期的經濟合作簽署協議,建立有效機制。我認為,本著“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的原則穩妥而積極地行事,是完全正確的。但也應看到,經濟性、事務性的合作…
|
|
兩岸和平協議:台灣安全的守護神
2009年9月21日,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美國馬里蘭大學演講時指出:台灣內部對簽和平協定尚未有共識,但兩岸若需深化和平根基,強化台灣安全,就需要討論和平協定。10月28日,台灣前“國安會諮詢委員”蔡宏明在旺報撰文,向馬政府提出建議:“為避免‘和平協定是投降協定’的刻板印象,政府可以考慮委託藍綠陣營之智庫,就兩岸和平議題進行研究。再進一步集合朝野智庫之力量,共同探討與研究兩岸邁向和平協議應解決與協商之議題,方能鋪陳兩岸邁向和平協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