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八年,鮑肯內德在基督教民主聯盟從事該黨的政策研究。這段時期他逐步認識到該黨不但同殼牌石油公司、阿克佐財團等關係密切而且也得到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小城市和農村地區人民的廣泛支持,而草根階層的支持自然與基督教原則有某種關聯。
如果說大學時代的鮑肯內德是被動的接受了基督教的治世理念,那麼使他更加堅定地擁抱保守主義政治(倫理道德)理念的是其長期的執政經歷與宗教教學實踐的完美結合。早在一九八二年鮑肯內德就成為阿姆斯特爾芬市政議員。一九九八年,三十二歲的他當選二院議員;一九九三年至二00二年他被母校聘請為客座教授,每週向學生教授基督教思想課程。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鮑肯內德政治思想成熟了起來。三十五歲那年,鮑肯內德成為基督教民主黨領袖,一年後才告別執教生涯,帶領該黨改變了其八年在野身份並於二00二年五月在議會大選中戰勝了自由黨。
政壇上的“不倒翁”
自二00二年基督教民主聯盟上臺以來,荷蘭政壇可謂多事之秋。在首相鮑肯內德上臺執政的這五年裏,他經歷了三次選舉兩次辭職,而這些政壇上的震動其震心出自聯合政府內部。荷蘭政黨林立,在眾多的政黨中,現在能真正發揮影響力的只有基民盟、工党和自由黨。另外,一些實力相對較弱的黨派諸如六六民主黨,往往只能和執政黨組成聯合政府這是因為任何黨派在議會選舉種都無法得到過半的選票,只能由選票相加能夠超過半數的兩個或多個政黨組織經過協商從而組成聯合政府。
二00二年五月,鮑肯內德在競選成功後向其支持者表示下一步“將對組合聯合政府承擔起責任”。但是不幸的是:同年十月,其聯合政府因大選前夕福圖恩名單党黨魁福圖恩遇刺身亡,福圖恩名單黨群龍無首,新政府發生了內訌。該党的兩名大臣-經濟事務大臣漢斯布魯克和副首相兼衛生大臣鮑姆霍夫之間發生權力鬥爭,這樣鮑肯內德中右政府無法繼續執政,隨後,他向貝婭特麗克絲女王遞交了政府辭呈,並被任命為看守首相維持政府工作直至下次選舉。正當媒體稱他的政府為荷蘭二戰以來最短命的政府時,他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二00三年一月卻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工黨,繼續擔任新一屆聯合政府首相。七月,上臺之後的鮑肯內德向在向眾議院提交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政府工作目標定位為“恢復經濟,減少失業,提高公共管理事務能力和市場自由度”,呼籲“我們的工作應在全體荷蘭公民積極參與下進行”。鮑肯內德希望以此加大政府內各黨派的合作力度,從而增進政府內的團結。
不過,鮑肯內德政府仍吃了不團結的虧。鮑肯內德上臺後任命費爾東克女士為移民大臣。費爾東克推出一系列嚴厲的移民政策,規定凡是有向荷蘭移民傾向的人士必須參加語言和文化考試,甚至本人要被錄像以留作資料等。雖然民調顯示大部分荷蘭人支持她的政策,她也得到主張通過強化移民政策以加強社會治安人士的支持,但是左翼政黨和人權組織對她強烈不滿。二00六年五月,費爾東克因取消在索馬里出生的阿揚•阿裏議員的荷蘭公民身份,最終引起朝野振盪,鮑肯內德以堅決支持的態度回絕政壇上要求 “鐵娘子”下課的聲音,其政府最終因矛盾激化在執政夥伴六六民主黨退出執政聯盟後而解散。於是,鮑肯內德不得不再次面臨荷蘭大選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