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對話
2008年8月號,總第128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香港老年醫療問題需要正視
--訪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
劉迺強(香港)
本刊學術顧問
全國人大基本法委員會香港委員

  劉迺強:但是問題在於,香港的中產階級沒有享受甚麼福利,現在又要他們購買私人醫療保險,是不是對他們不公平呢?他們也是很難接受的。

  周永新:這裡就要看政府的公立醫院定位問題。香港醫管局沒有成立之前,香港人其實未必都依賴政府的公立醫院。當時的醫院是分三級的。比如養和醫院、廣安醫院是很貴的,中間就有那打素醫院、聯合醫院等,再往下就是政府的醫院。政府醫院當時就是收費最低,也是最基層的人去看病。市民會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醫院,不會都到公立醫院。但是,後來醫管局幾乎將所有的醫院都變成政府的公立醫院。

  所以我認為,政府應該撥多一點地,修建更多的私立醫院,讓私家醫院的檔次拉開。而在公立醫院體系內,可以搞一些第二類服務。但是在目前的政治氣候下,在公立醫院內部做分級,恐怕是做不通的。“政治不正確”,就很難做下去。

  我想,公立醫院還是主要為基層市民服務,和一些緊急的手術、大的手術。由於公立醫院內看專科,一般排期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如果有一定的經濟條件,是不願意等的,這種漫長的輪候期就會讓很多人選擇私家醫院。但是今天公立醫院的醫生也會有所變通,比如建議病人立即到私家醫院確診,拿著私家醫生的報告,公立醫院就可以根據它的診斷報告馬上安排時間做手術。就是說,如果你有錢,在公立醫院的醫療也是可以快一點。

  政府可以通過某種優惠,鼓勵中產階級多用一些私立醫院的服務,這樣可以慢慢把公立醫院的壓力減輕。雖然這樣也可能被認為是“政治不正確”,但是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醫療改革在目前的香港是不容易搞的,任何改變如果傷害到基層的利益,都很難做下去。
  
  要重視社區醫療服務
  
  劉迺強:老人家通常沒有錢,但是往往病痛又比較多,且長期化,就是越年老對醫療的需求越高。是不是將醫療三級化之後,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呢?

  周永新:其實對老年人來說,很多病不僅僅是醫療救治的問題,還有社會照顧的問題。我這十年來就積極推動上門醫療服務,找一些治療師、社區護士到家中對有需要的老人家進行照顧。

  很多長期的慢性病,比如糖尿病、老年癡呆症,是不可能痊癒的。由於很多家庭沒有人手照顧,就把老人扔到醫院常住。對於這樣的問題,就不是增加病床或者轉變照顧模式能解決的問題。但是香港醫療體系的問題是,過分講究醫療優先,其實這對老人家來說是錯誤的。

  歐洲在這個方面比較成功,他們因為進入老年化社會比較早,已經知道將老人家扔到醫院解決不了問題,所以重視社區醫療服務。但是香港的一個特殊問題是,住房非常緊張,開展歐洲那種老人服務還有一定困難。我曾經推動對公屋設計的改革,就是讓公屋能夠按照家庭老化的需求,改裝一些廁所、扶手方面的輔助設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