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民黨5位總裁候選人的競選演說和行動看,雖各有千秋,但缺少獨佔鰲頭之人。因此,麻生雖然勝出,但其根基不牢的“先天性缺陷”決定了麻生內閣只能是一個“均衡內閣”,即權力的平均分配以及政策上的多樣性。在總裁選舉期間,他就表態說,如果組閣,歡迎自己的幾位競爭對手入閣為相或擔任黨內要職。所以,麻生內閣特色不明顯,其唯一的目標就是如何能贏得大選的勝利,使自民黨能繼續執政。不過,即便自民黨在11月初的眾議院大選中獲勝,日本政局還是會延續目前的眾參對峙、朝野相爭的局面。因為參議院無法解散,只能等待2年後下次選舉的到來。“扭曲國會”還照樣存在。
隨著民主黨力量的增強,選民們期待日本的政黨政治中能形成輪流執政的“兩黨制”。1992年金丸信失足後,其翼下的小澤團隊遭排擠。一氣之下,小澤一郎帶領44人出走,成立了“21世紀改革論壇”,亦稱“羽田派”或“小澤派”。這不僅削弱了竹下派,也給自民黨帶來重創。竹下派作為當時自民黨最大的派閥,其崩潰意味著日本政治的“55年體制”趨於瓦解。
日本國會參議院“朝野逆轉”的現象在1989年參議院大選時也曾經發生過一次,不過,那時小澤是在執政黨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這次則是扮演在野黨中的核心角色。就在此前自民黨忙於總裁選舉的過程中,這位當年自民黨內最年輕的幹事長就開始為即將到來的眾議院大選東奔西走。他一邊向選民問寒問暖,一邊向國民新黨“頻送秋波”。要論政治手腕,麻生無論如何都不在他之上。
其實,自去年參議院大選朝野逆轉之後,在野黨的策略就是喊“解散眾議院,實行大選”。“3月解散說”、“4月解散說”,不絕於耳。筆者上半年在日本考察期間,所獲資訊是“10月解散說”。但是,不論民主黨怎麼說,首相不同意,眾議院根本解散不了。相反,執政黨的策略就是能拖就拖,直至到期(明年9月)為止。但由於福田首相執政受到多方鉗制而無心戀戰,加之黨內對其領軍大選能否獲勝沒有信心。於是,福田首相選擇辭職。這給朝野兩黨以及選民帶來衝擊,使之有措手不及之感。對於這次大選,目前還看不出哪方有自信和絕對優勢。
但是,由於自民黨政績不佳,本次大選自民黨丟失選票將不可避免。一年來,公明黨不斷對自民黨施加壓力,逼其“改邪歸正”。但是,如果執政聯盟在大選中失敗,公明黨似乎也不好意思立即投入民主黨懷抱。近來,有輿論說,民主黨如果領班組閣,有可能歡迎共產黨加盟,但此說已被日本共產黨高層否認。如果此次大選能實現政黨輪替,民主黨雖然不能過半數,但有可能成為眾議院第一大黨,社民黨與其聯合執政應該不令人懷疑。另外,如果自民黨選舉失敗,該黨會不會分裂?如果分裂,會有哪些新黨出現,他們的政治動向會如何展開?日本政治坐標系的變動對中日關係走向將帶來什麼影響?值得密切關注。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