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受命,蓋茨(Robert Gates)出線。
|
2006年11月8日,美國中期選舉結束,共和黨在議會兩院的選舉都以失利告終。伴隨著一系列的問責之聲,白宮在第一時間戲劇性地宣佈:美國現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提出辭職。也許是為了平息美國公眾對伊拉克戰爭不利情況的不滿情緒,也許是對美國共和黨中期選舉不利負責,拉姆斯菲爾德不得不交出國防部長的寶座。隨後不久,美國總統布希提名資深情報專家,前中情局局長羅伯特·蓋茨(Robert Gates)擔任國防部長一職。12月18日,蓋茨正式入主五角大樓,成爲新一任國防部長。
情報界出身的國防部長
羅伯特·蓋茨於1943年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自小就聰明好學。1956年,他在威廉-瑪麗學院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6年,又在印地安那大學獲得了歷史學碩士學位。1974年,他在喬治敦大學獲得了俄國和蘇聯歷史博士學位。可以說,他以後所取得的成就與他身為歷史學家的功底是分不開的。1974年獲得博士學位後,蓋茨成為了白宮最需要的前蘇聯問題專家。一頭銀髮的他結婚多年,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如果不提起,很少有人會想起來上世紀50年代出任德懷特•艾森豪政府的國防部長湯瑪斯•蓋茨(Thomas Gates)是羅伯特•蓋茨的父親。
正是因為滿腹學識,蓋茨在雷根時期和老布希時代都是白宮最器重的政策顧問。從某種程度上說,白宮在加速柏林牆倒塌以及蘇聯解體上的很多活動都與蓋茨提供給白宮的情報和建議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現年63歲的蓋茨可以稱得上是美國政壇的“老江湖”了。從1966年涉足政界到1993年從政府退休,他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宦海中摸爬滾打了近三十載,前後共“服侍”過六位總統。由於蓋茨的大半政治生涯是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度過的,他也因此創造了一個“神話”,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從中情局普通職員升到局長的人。
1966年蓋茨成為中央情報局的一名雇員,從此開始了長達近三十年的情報生涯。1974年,由於蓋茨在中情局的突出表現,他轉入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1981年,他再次回到中情局,擔任前中情局局長特納的行政助理。1986年雷根政府時期,蓋茨受到白宮的賞識被提拔為中情局副局長。1989年,老布希入主白宮後調任蓋茨擔任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3年後,蓋茨再次被調回中情局,只不過這一次他成了名副其實的“一把手”。也正是這段時間的親密合作讓蓋茨與布希家族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白宮很多身居要職的官員,如國務卿賴斯和中情局長海頓,都是蓋茨的舊識。
情報派別分析
在美國情報界,由於對情報與政策關係的看法不同,整個情報界分為兩大主流派別。一派稱為傳統派(“肯特模式”),一派稱為激進派(也叫“蓋茨模式”)。這兩派對情報的要求側重點不同。傳統派更加強調情報的客觀性,而激進派則更為偏重情報的相關性。蓋茨作為前任中情局局長,成為了激進派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從他擔任中情局情報處處長以後,他對當時的情報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認為當時中情局生產的情報相關性不強,針對性不足,不能對外界的問訊做出及時的反應。他通過將情報分析報告打回重新審理的辦法,讓情報分析人員加強情報報告的相關性。但是這一做法曾遭到許多情報專家的反對。雖然蓋茨一再強調他這只是為了提高情報產品的品質,但是他只讓一些鷹派的報告通過審查讓人覺得有操控情報的嫌疑。甚至有專家說與其說蓋茨對情報呈報的方式感興趣,不如說他對情報呈報的內容更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