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幣貶值通常被看作是以鄰為壑的政策,但現實情況更為復雜微妙。
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顯然在加劇。周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次下跌。在香港自由交易的離岸人民幣匯率為6.7元,與境內人民幣匯率相差2.1%,這一匯差是史上最大的。但是,誰從人民幣的走勢中獲益並不是一下就能看出來的。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數據,2010年以來,人民幣兌一籃子主要貿易夥伴貨幣的加權匯率升值了34%。但是,如果把中國從鄰國的進口考慮進去,升值幅度就大幅降低了。這些進口往往是零部件,在中國加工後再次出口。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 DB)指出,在中國去年的進口中,近30%來自最終被再出口的零部件和組件,包含這些零組件的產品由中國出口到其他國家,所以在最近幾年里,日圓或韓圓貶值讓中國組裝企業擁有了零部件的定價能力。德銀稱,經供應鏈影響調整後,過去六年里,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只有19%。
在其他各種行業里,這種影響顯得更加突出。對汽車行業來說,自2010年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近三分之一;對於手機生產商而言,人民幣只升值了12.5%。手機生產商高度依賴產自韓國、台灣和日本的零部件。因此現在隨著人民幣貶值,汽車生產商受益會更多一些。
雖然今年人民幣兌美元仍可能下跌,但誰贏誰輸還不明朗。
(來源:華爾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