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不管你是否在意、是否願意,人工智能時代已經悄然向我們敞開大門。“人工智能”的概念,與傳統的流水線、機器人操作有哪些區別?哪些行業的就業將會受到或者已經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人工智能帶來哪些新的職業前景?社會管理層面如何提前研判籌劃,在高效利用人工智能增加社會財富的同時,有效應對“人工智能”給企業和個人帶來的衝擊?請看本版報道。
——編 者
不必惶恐——
目前替代的主要是重複性高、繁瑣枯燥、大量使用人工不經濟的工作
當你前往地鐵、機場和火車站時,很難看到安檢員的身影,“刷臉”即可順利通關;當你為網購商品退換太麻煩苦惱時,對話式線上機器人能準確理解你的需求,迅速解決問題;當你出門辦事,只需輸入坐標,無人出租車就能穩穩地停在你的身旁……
這不是幻想,是能看得到的未來。而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崗位,遠不止安檢員、客服人員和出租車司機。機器有望代替記者寫作、代替廚師炒菜的新聞近來層出不窮。據外媒報道,摩根大通已經開發出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軟件,原來律師和貸款人員每年需要36萬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該軟件只需幾秒就能完成,且錯誤率大大降低,這意味著相關人群可能失業。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本質是一種能力。1956年美國學者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即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像人一樣看、聽、理解事物,與之對應的是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能力。”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