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7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為保險資金投資再度鬆綁。《通知》將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提升為最高可達上季末總資產的45%,比此前業內一直呼籲的40%還高出5個百分點,力度不小。據測算,提升後理論上可為A股帶來9000億元左右的增量資金。
監管層此時宣布保險資金再鬆綁,長遠用意十分明顯。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聲推動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相比其他金融資金,保險資金是更穩健和偏長線的資金。由於保險資金極度厭惡風險的特征,其投資一般需要配置長達5年至10年,甚至更長期,這決定了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上是典型的長期投資力量。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餘額為4.38萬億元,占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22.57%。其中,長期股權投資1.95萬億元,占比10.05%;股票1.54萬億元,占比7.95%;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0.54萬億元,占比2.76%。按照《通知》,保險資金未來新增投資量可觀。目前,保險公司已經是資本市場上第二大機構投資者,其資金量變化對A股的影響不小。
實際上,《通知》的發布不僅會給A股帶來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補充市場流動性,更重要的是將在“六穩”“六保”中發揮更重要作用。保險資金在為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帶來更多資本性資金的同時,可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穩定資本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1.31萬億元,其中債券和股票僅占27.2%。同時,保險業總資產20.56萬億元,約占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的7.28%,在金融業資產中的比重相對較低。有專家認為,間接融資主導的金融結構導致金融風險主要在銀行體系內部,銀行具有低風險偏好,不願意將信貸資源向輕資產企業傾斜。《通知》不僅將惠及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對險資而言,隨著權益型資產配置比例的提升,收益提高的幾率也會相對增加。
投資比例提高,對保險機構來說意味著有了更多的投資選擇,但風險也將前所未有。國際化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方向之一。今年以來,我國金融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全面放開,QFII/RQFII取消額度限制,三大國際指數納A首段進程進展順利,外資整體呈淨流入趨勢。一個開放包容、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正在形成,投資環境對“長錢”變得更加友好。在這種新格局形成過程中,原有投資主體不可避免都需要重新設定自己的位置。雖然目前外資在A股交易占比還不是非常大,但對A股的擾動和潛在競爭還是比較明顯的,外資投行在一些細分市場也有較明顯的優勢,這就要求保險資金在進入更大投資空間的同時,須具備更高超的投資能力和在更大領域中配置資源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放寬保險資金投資比例絕對不是什麼輕鬆愜意的午餐,壓力和挑戰是明顯的。
當然,進一步放開保險資金投資,賦予公司更多自主投資權的同時,對監管政策的精准性和針對性也是一種考驗。在過往保險資金投資中,盲目投資、投資衝動帶來的過度投資、頻繁舉牌等不理性行為時有發生。《通知》實施後在風險管控上的最大變化將是設置差異化權益類資產投資監管比例,即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及風險狀況等指標,明確八檔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可以預見,監管層在堅持市場化改革大方向下,還會對不同類型保險公司的權益投資監管模式作出進一步探索。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江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