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據證券日報報道,作為A股市場的投資風向標之一,機構調研情況素來受到投資者高度關注。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12月以來,A股市場共112家公司獲得機構調研。其中,4家公司迎來超100家機構扎堆調研。
“機構調研上市公司往往是其選擇投資標的,或已進行投資後對企業經營發展予以跟蹤的重要手段。”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被重點調研的行業和公司,往往是機構重點關注、投資較多或分歧較大的領域。因此,這類被機構重點調研的公司,往往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記者注意到,僅在上述統計區間內,有2家北交所公司位列其中。而若拉長時間線,以北交所開市日期(11月15日)作為統計起點,截至12月6日15時,在機構調研的669家公司中有21家為北交所公司。669家公司中獲10家及以上機構調研的公司共計9家,其中有一家醫藥生物類公司共獲得47家專業機構調研。
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對記者表示,在北交所上市的這些中小企業,往往具有業績爆發性更強、成長性更好等特點,相對應地,其投資價值也更高。但同時也因為這類公司市值相對較小,屬於更專注於細分領域的偏早期公司,因此,其經營及股價波動的風險明顯加大。亟需機構投資者在選擇標的時,做好充分調研。
若從12月份以來被調研企業的所屬行業看,以機械設備、電子、電力設備、醫藥生物以及計算機這五大領域最集中。而若從整個四季度的機構調研情況看,亦呈現出相似的行業分布。具體來看,A股市場共1223家公司獲機構密集調研。其中,共145家公司迎來超100家機構扎堆調研。從行業類型看,僅上述5大領域,就有602家公司被機構調研,占比高達49.22%。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二級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的動向更能夠反映當前經濟活動的特點。”在冬拓投資基金經理王春秀看來,我國經濟增長模式從投資拉動轉向科技創新驅動的特征愈發明顯,“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從這一角度來看,就不難理解,緣何今年以來無論是機構調研,還是A股併購重組等,均體現出較強的“科創”屬性。
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機構調研是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雙向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從上市公司角度來說,自新證券法實施以來,無論是從主觀上進一步減少信息不對稱,還是在客觀上降低同行業公司市值差距等,可以說,上市公司已把投資者關係管理上升至新的高度。而是否開展調研和增加調研頻次,也說明了一個公司對投資者關係工作的重視程度。當然,上市公司與機構加強溝通只是一個方面,最主要的還是要做好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