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世界 ->> 社論要覽 】 【打 印】 
西方“最重磅石油制裁” 能讓俄羅斯屈服嗎
http://www.CRNTT.com   2022-12-09 23:10:06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經過數月談判,歐盟最終敲定對俄羅斯海運原油設置60美元/桶的價格上限。G7和澳大利亞也達成協議,會遵循這一限價標准。限價令自12月5日開始施行,同日生效的還有歐盟的俄羅斯海運原油禁令(以下簡稱“禁運令”)。這意味著今年2月份俄烏衝突升級以來,西方針對俄羅斯的最重磅石油制裁終於“靴子落地”。
  按照限價令,限價聯盟禁止其管轄範圍內的公司為俄羅斯石油銷售提供服務,除非石油的售價不高於價格上限。這些服務包括航運、保險和融資等。俄羅斯及其石油客戶如果以高於上限的價格交易,必須另尋他徑。

  G7和歐盟希望借新一波制裁削減俄羅斯的“戰爭基金”,但彭博社專欄作家哈維爾·布拉斯認為,僅靠切斷石油美元的流動性是難以讓俄羅斯屈服的,“同樣的政策對伊朗和委內瑞拉都不起作用,何況這兩個國家的財政狀況都比今天的俄羅斯弱得多”。

  在12月4日限價令生效前夕,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重申,莫斯科不會接受西方設定的上限,并表示只會按照市場價格出售石油,即使面臨減產。

  “折中禁令”

  石油是俄羅斯經濟的命脈,也是俄軍“特別軍事行動”的關鍵資金來源。行動發起後,西方制裁雖然使得俄羅斯原油生產和銷售受阻,但由於俄烏衝突升級後油價上升,石油出口每月仍為俄羅斯帶來約200億美元的收入。國際能源署的報告指出,俄羅斯的石油收入在6月達到210億美元的高位,10月份雖收縮至173億美元,但依舊高於戰事爆發前的水平。

  從12月5日開始,作為俄重要市場的歐盟將禁止進口在俄羅斯生產、由海路運輸的原油。這被形容為“折中禁令”:保加利亞享有2024年年底前無需實施禁運的豁免,因為該國煉油廠只是為接受俄羅斯原油而設計的;此外,管道運輸不受影響, 地處內陸的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仍將通過德魯日巴管道進口俄羅斯原油,但德國與波蘭表示會在年底前停止管道石油進口。<nextpage>

  禁運令是歐盟在6月初通過的一攬子對俄經濟制裁的一部分。根據6月的方案,歐盟計劃在12月5日完全禁止海運進口俄羅斯原油、自2023年2月5日完全禁止海運進口俄羅斯成品油。除禁運令外,歐盟還將限制歐盟服務商為向第三國輸送俄羅斯原油提供保險、融資等服務。

  由於擔心歐盟的全面禁令可能導致俄羅斯石油大幅退出市場,進而推高全球油價、令通脹失控,以美國為首的G7提議對俄羅斯原油價格設定上限,以期在不威脅供應的情況下限制俄羅斯的石油收入。

  盡管一些歐盟成員國對俄油價格上限的實際執行抱有疑慮,在10月公布的制裁方案中,歐盟還是為俄油價格上限機制鋪平了法律道路,但并未給出價格上限的標准。在10月的制裁方案中,歐盟亦規定,聯盟內航運公司不得為俄羅斯石油提供承運服務,除非這些石油按價格上限的規定裝船。

  價格標准怎麼定才能既限制俄羅斯石油收入,又不至於讓俄羅斯停產?歐盟對此遲遲未能決斷。親近烏克蘭的波蘭、愛沙尼亞以及立陶宛力主將價格上限壓低至生產成本的水平,以大幅削減俄羅斯的石油收入。而航運大國希臘、塞浦路斯以及馬耳他則要求價格上限達到或高於每桶70美元,以確保他們的商業利益不會受損。因為衆口難調,歐盟直到12月2日才達成協議,設定60美元的價格上限,而近來俄羅斯旗艦產品烏拉爾原油的成交價均未超過這一上限。

  此外,G7和歐盟政策制定者會每兩個月或在需要時更頻繁地審查價格。首次價格審查將在1月15日進行,目標是將上限保持在比俄羅斯石油的市場交易價格低至少5%的水平。據媒體報道,加入這一價格審查機制是波蘭願意讓步的原因。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價格上限將大幅減少俄羅斯的收入。她還表示,這一舉措“將幫助我們穩定全球能源價格,使全球新興經濟體受益”。

  “價格上限將特別有利於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美國財長耶倫在協議達成後的一份聲明中說到。“無論這些國家是在上限內還是上限外購買能源,上限將使他們能够為俄羅斯石油討價還價,獲得更高的折扣,并從更加穩定的全球能源市場獲益。”<nextpage>

  另一方面,俄羅斯駐美大使館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抨擊西方“重塑自由市場原則”,強調盡管限價令出台,俄羅斯石油仍將會受到歡迎。

  塔斯社12月3日援引克裡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的話說,俄羅斯不會接受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上限,并表示已經為此做了准備。路透社12月5日援引消息人士指,克裡姆林宮正在起草一份總統令,禁止俄羅斯公司和交易商將俄羅斯原油出售給加入價格上限機制的國家和公司。

  多位分析師指出,近來俄羅斯原油的成交價格較低,上限暫時不會真正影響莫斯科的石油收入。這也是澤連斯基批評該措施“軟弱”的原因。

  法國外貿銀行分析師喬爾·漢考克表示,60美元的價格標准顯示G7尋求將俄羅斯石油留在市場上。漢考克說,市場傾向於認為,俄羅斯原油出口將比先前預期的保持更大的彈性。

  布魯蓋爾智庫高級研究員西蒙娜-塔利亞皮耶特拉認為,每桶60美元的上限不會傷害俄羅斯。“但如果我們先引入它,然後隨時間推移通過降低上限來增加壓力,這可能是有意義的 。”

  “影子艦隊”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愛德華·費什曼表示,價格上限政策的實質是“服務提供商卡特爾”,指西方憑借在保險、航運業壟斷特定資源,試圖以達成價格上限的方式來決定銷量和價格。俄羅斯海運石油中,有約55%由希臘的油輪承運;有約95%通過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船東責任互保協會組織投保,而該組織主要通過歐盟內的保險機構分保。費什曼指出,如俄羅斯不使用G7和歐盟提供的服務,維持目前的出口水平將比較困難。<nextpage>

  彭博社指出,對於俄油進口國來說,并非沒有替代方案,比如可以選擇俄羅斯保賠公司提供的保險服務。然而,與歐盟所支持的傳統保險市場相比,俄羅斯保險市場的深度仍然較小。俄羅斯交通部副部長日前表示,俄羅斯保險已獲得印度和土耳其的承認。

  此外,據媒體報道,依賴歐洲油輪運輸原油的俄羅斯已購買100多艘油輪以組建一支“影子艦隊”,試圖規避西方的制裁,保持石油出口。航運經濟公司Braemar的一份報告指出,與俄羅斯有關的運營商可能購買了29艘超級油輪,每艘可裝載超過200萬桶原油。該報告還指出,俄羅斯可能還添置了31艘蘇伊士型油輪(運載量約每艘100萬桶)以及49艘阿芙拉型油輪(運載量約每艘70萬桶)。不過,這些船只一般有12年至15年的船齡,將在未來幾年內報廢。

  “影子艦隊”在過去為受制裁的伊朗和委內瑞拉運輸石油。根據2020年美國財政部的報告,“影子艦隊”有多種手段躲避西方制裁,包括關閉衛星發射器、更換旗幟或在海上進行船對船的轉運,或者在沒有保險的情況下航行。

  雖然“影子艦隊”可以減輕制裁的影響,但無法完全消除。《華爾街日報》指出,老舊的船只航行緩慢,運輸效率受限,此外在蘇伊士運河等咽喉要地,缺乏保險的船只可能遭到當局扣留。

  摩根大通全球商品交易策略主管娜塔莎·卡涅瓦表示,制裁生效後,俄羅斯原油油輪運力的缺口至少為每日100萬桶。航運經濟公司Braemar則預計,俄羅斯的石油運力缺口在每日70萬至150萬桶之間。

  《金融時報》指出,因為缺乏油輪,且歐盟以外難以找到足够的新買家,俄羅斯石油出口將在未來幾個月下降,而“下降的幅度可能決定油價在2023年是飈漲還是暴跌” 。

  而以沙特和俄羅斯為首的OPEC+在12月4日召開在綫會議,決定維持此前設定的每日減產200萬桶的決定,以“不變”來應對未來幾個月難以預測的供需。<nextpage>

  12月5日,市場反應平淡。北海布倫特原油交易價格約為每桶87美元,僅較周五價格略有上漲,比6月每桶110美元的近期高點有所下跌。

  “制裁的代價”

  根據能源報價機構阿格斯(Argus Media)的數據,俄羅斯主力出口品種烏拉爾原油的交易價格為每桶50美元,比作為國際指標的北海布倫特原油低約30美元。在2021年,這一石油品種與指標產品的平均價格差僅為2.85美元。

  烏拉爾原油由俄羅斯西部港口運出,此前主要銷往歐洲。俄烏衝突升級後,歐洲買家開始回避俄羅斯,俄油逐漸流向亞洲。由於處理俄油的風險上升,俄羅斯不得不向印度、土耳其等亞洲買家提供大幅折扣。亞洲買家以低於基准價格的價格購買,精煉後的產品則以市場價格交易,當中形成了可觀的利潤空間。

  大宗商品市場數據公司Kpler的數據顯示,俄羅斯已經超越沙特成為印度的第二大供油國,而戰前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僅占總進口量的0.2%。印度外長蘇傑生11月到訪莫斯科時表示,印度會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12月5日針對俄油的限價令生效後,印度石油部長哈迪普·辛格·普裡表示,“印度沒有受到停止采購的壓力”。

  雖然到明年初,幾乎所有來自俄羅斯的海運原油和成品油都會被擋在歐盟大門外, 但俄羅斯石油仍有合法進入歐盟的途徑。彭博社指出,根據歐盟的指南,一旦原油被提煉,就不再受到上限的限制。換言之,當源自俄羅斯的原油經第三國煉油廠提煉為柴油等燃料後,將不會被視為源自俄羅斯,因此可以合法地輸送到歐盟。

  石油分析師約翰遜·萊奇向媒體表示,這就是“制裁的代價”: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裡程,給印度煉油商帶來了更大的利潤,并導致消費者不得不承受更高的零售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