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分析人士認為,未來數字技術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更多新動力、新機遇。
當前,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數字生活日益成為人們生活新圖景,數字文明日益成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規劃》提出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為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為創造全民暢享的美好數字生活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引。
要緊扣“數實融合”這條主線。我國實體經濟根基雄厚,但在轉型過程中仍面臨著結構優化和動能轉換的考驗。以數字化助力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有效破解其發展中的痛點和難點,就能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發展。接下來,要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推進全產業鏈協同數字化轉型,不斷拓展數字經濟廣泛賦能的邊界和深度。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健全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工作機制,推動平台企業規範健康發展,培育數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要答好技術與治理兩道命題。數字技術滲入社會生活的“毛細血管”,在不斷豐富數字化生活場景和體驗的同時,觸發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巨大變革。這意味著,數字化轉型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涉及改革創新的系統工程。一方面,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在攻克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練好數字治理的內功,為政府賦能、為市場增效、為社會賦權,使之成為全方位驅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力量。譬如,健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數字安全築牢法治保障;提升監管技術水平,找准發展與安全的平衡點。
要讓數字文明更好為民造福。無論是提升數字治理能力,還是營造良好數字生態,都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享有更好的數字生活。譬如,發展高效協同的數字政務,促使公共服務更加數字化、均等化、便捷化;加強優質網絡文化產品供給,使之滋養人心、福澤社會;普及數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數字消費業態、面向未來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務體驗,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未來已來,唯變不變;行而不輟,未來可期。隨著數字化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將共同見證數字中國建設不斷深入推進,為人民托舉起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楊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