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舉行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4年第四次專題推進會。(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據新華網消息,隨著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相關舉措引發公眾關切——末等怎麼劃定?哪些人員會被“退出”?國務院國資委12月27日舉行的一場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專題推進會釋放了新的信息。
緣何推行這項改革?
來自國務院國資委的信息顯示,2025年底前,國有企業將普遍推行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
應該說,推進這項改革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與現實考量。當前,國內外環境錯綜複雜,國有企業衹有加快提升效率、激發活力,加速人才隊伍優化,才能有效應對新形勢新挑戰。對國有企業而言,深化企業經營管理市場化改革成為必答題。
事實上,聚焦這一領域,國有企業改革探索不斷:在2020年至2022年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國有企業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這項改革打破“鐵交椅”,通過簽訂聘任協議和業績合同等“白紙黑字”的契約,明確國有企業經理層成員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改革迅速在全國國有企業內鋪開。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企業國有資產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的子企業開展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比例超過97%,覆蓋全國超7.6萬戶企業,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比例達到56%。
能上,還要能下。專家表示,國務院國資委提出普遍推行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是為了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將相關改革做深做實,提升國企的管理效率,實現提質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