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只有政府部門、民族企業、消費者真正“把自己當回事”,跨國公司才不會“店大欺客”,有意無意地忽視我們或者我們中間的某一部分。
新京報報導,近日,日本東陶公司(TOTO)在其國內召回數十萬台不合格的溫水沖洗便器,有好事者將事件原因歸咎為所謂的“中國產劣質零配件”。經調查,東陶公司承認中國生產的相關零配件符合品質要求,事件真正責任出在自身的生產和品質管制。意味深長的是,東陶公司在承諾“完全不會將造成召回的原因歸咎於零配件的生產廠家”的同時,不是將“深表歉意”的“橄欖枝”投向無辜受冤的零配件生產廠家,而是獻給了中國質檢總局。
近年來,雀巢、可口可樂、家樂福等多家跨國公司,在中國境內相繼出現產品品質危機,然而,這些“洋品牌”在處理相關危機時,往往避開真正的利益受損物件,罔顧消費者的正當訴求,卻轉而將籌碼押在“政府公關”上,企圖借助“上層路線”化解技術問題。此次東陶公司事件中,中國零配件生產廠家遭到不實指責,事後雖還以清白,但商業信譽已在國際範圍內受損。平心而論,最應當接受道歉的乃是這些零配件生產廠家,然而他們卻意外地缺席了。歷次事件中,不同的前因後果,不同的跨國公司,卻幾乎選擇了同樣的處理手法,其商業策略背後體現出的認知與邏輯,確實值得細細玩味。
有人說,相關跨國公司無視問題之本,轉移目標,虛晃一槍,“反映了他們的傲慢與偏見”。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商人是最精明的,他們確實無視問題之本,但卻自有一套解決眼前問題的“小算盤”。他們表面上態度傲慢,背後的操作一點也不慢;他們的偏見乃是基於對某些中國商業潛規則的熟稔與偏執。在一些跨國公司看來,中國的企業、消費者並不成熟,獨立性還不足以與其進行平等談判、對話和要價;某些政府部門對經濟生活過深介入,甚至享有主導性話語權,企業、消費者這些真正的市場主體一時無法實現獨當一面的“一線衝鋒”。因此,直接抓住政府部門效果來得快且更有效。不過,這樣一來,卻把實質問題和潛在危害留給了我們的政府、企業和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