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網) |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7月11日,中國“航海日”,我國首艘自主製造的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將交付給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今年有望與“雪龍”號組成極地科考破冰船隊,編隊赴南北極進行科考和後勤補給,提高我國在極地海冰區開展考察活動的能力。
“雪龍2”號船長趙炎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相比“雪龍”號,“雪龍2”號最大特點是結構強度滿足PC3要求,雙向破冰,並且均具有以2—3節船速、連續破1.5米冰加0.2米積雪的能力,為國際極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為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這意味著我國極地考察區域和季節得到了極大拓展和延長。
中西合璧 “搭檔”式聯合設計
受限於破冰能力,國際上絕大多數基於考察船的極地科學考察工作,主要集中在夏季。但即使在夏季,他們仍被阻擋在南極大陸外圍數十公里的陸緣冰區域,或北極點附近的北冰洋中心區。這也包括我國於1994年首航南極的“雪龍”號。
中國需要一艘新的極地科考船,這一想法在2008年醞釀成熟。2009年6月,國務院專題會議批准立項,並確立“國內外聯合設計、國內建造”的原則,要求選擇國內和國外在破冰科考方面最強的設計公司開展合作。
“從構思、調研,到聯合設計和自主建造,對我們和船東來說,就像孕育一個新生兒,毫無經驗懷胎十年,其中的迷茫、艱辛、喜悅難以用語言表達。”中船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以下簡稱七〇八所)研究員、“雪龍2”號總設計師吳剛無限感慨。
此前,作為非極地國家,我國已做了很長時間的鋪墊工作。1978年,當時的第六機械工業部第七研究院第七〇八研究所(七〇八所前身)的多名資深前輩,就開始搜集破冰船的相關素材,並形成《國外破冰型考察船資料匯集》。從1984年執行首次南極科考任務開始,我國也已積累了30多年的極地科考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