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7日電/大公報報道,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今天的文章說,香港住宅長期供不應求,導致過去多年來樓價不斷上升,市民的負擔能力遠遠追不上樓價升幅,就算等待編配公屋的市民,都需要輪候超過五至十年,因此市場便衍生了很多㓥房。住屋乃人的基本需要,故在迫不得已之下,都要找尋一些自己資金能力範圍可以應付的單位,亦因此形成香港㓥房林立的情況。
至於一些收入比基層為高,但又說不上是富裕中產的市民,可能未有條件入住公屋,若有能力的當然會買樓,餘下的唯有選擇租住房屋。發展商有見及此,便將貨就價去滿足這個階層的置業需求,於是興建納米單位便如雨後春笋。
納米樓是樓市扭曲下的產物,常被詬病為不健康的住屋環境,於是特首宣布於新一季政府賣地計劃中,首次引入規定最低面積的措施,據此將會把屯門一幅住宅用地興建面積不可少於280平方呎的單位,有關計劃只限政府推出的土地,私人重建的單位則不受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