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4日電/據證券日報報導,臨近年底,“第二支箭”、“金融16條”、保函置換預售監管資金等房地產利好政策頻出,多地正抓住時機加速推地,吸引房企參與競拍,以期借該窗口期搶收。
11月23日,沈陽市自然資源局渾南分局組織掛牌交易五宗地塊;11月22日,常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網上掛牌方式公開出讓4(幅)地塊,總起價27.87億元;11月21日,南京2022年第五批次集中供地15宗地塊掛牌,總起始價為56.3億元;11月18日,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本年度第五批次“兩集中”土地出讓公告,共推出各類用地19宗,起始價總額約為116.24億元……
“每個城市都有年度供地計劃,為盡量提高完成率,年末供地會較為積極。”克而瑞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楊科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11月份以來,雖然房地產行業利好政策頻出,但預計傳導至投資端尚需要時間,所以暫時對土地市場影響不大,短時間內會繼續保持低位運行,底價成交仍將是土地市場主流。
對此,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今年前幾輪供地中,多城土拍市場表現較為冷淡,增加供地批次,可以分散土地供應集中度,減輕房企拿地壓力,提高地塊成交率。”
賣地收入有所降低
2022年的土地市場總體處於相對低位狀態,賣地收入規模較去年有所降低,平均溢價率亦較低,因此也成為有實力房企“備貨”的窗口期。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年內全國40個重點城市賣地收入1.87萬億元,而去年1月份至11月份為2.73萬億元。
“從重點城市的房企拿地情況來看,央企、國企、地方平台以及優質民營房企是拿地主力軍。”陳霄表示,華潤置地、中海地產、保利發展、龍湖集團等全國性大型房企仍然在拿地中處於領先地位。
從多家第三方統計機構數據來看,以新增貨值TOP100房企為指標樣本,今年前10個月,華潤置地、保利發展、中海地產、濱江集團、招商蛇口、萬科以及綠城中國新增貨值均超過了千億元。總體來看,新增貨值長期集中於銷售TOP20的房企中,剩餘80家房企新增貨值僅占25%。
“我們的投資拓展部已經縮編裁員,全年都沒有定投資拿地目標和相關支出計劃,全公司的重點都聚焦在銷售存貨和保證交付上。”某民營房企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從公司過去儲備的土地規模來看,目前仍能滿足未來兩三年的供貨,在不確定的市場中,管理層傾向於保守經營。
行業內也有新現象值得關注。“現在我們公司重點投資項目是代建業務,這是輕資產業務,雖然利潤不高,但勝在‘旱澇保收’。” 另有房企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是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