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兩岸民衆,尤其是台灣民衆對以上觀念的認同和認可,兩岸就必然能贏得台灣社會及民衆對兩岸和平統一的信任和信心。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前提是“兩岸民心”對兩岸和平統一信任和信心的“統一”。在“反獨促統”階段“兩岸民心”對和平統一信任和信心的“統一”就是最高目標之一。
兩岸和平統一從本質上取決於“兩岸民心的統一”,所以中國大陸在執行“二保”策略的時候要做到“三不要”:
1、不要把兩岸統一的決定性力量放在依靠兩岸“外部勢力”或“國際力量”。
兩岸“外部勢力”或“國際力量”最多成為兩岸和平統一的“外援”,而不是可以依靠的決定力量。兩岸最終的和平統一的決定力量取決於兩岸社會各界,尤其是台灣各界社會群體維護兩岸和平統一的決心和力量。
2、不要把兩岸和平統一的時機放在“台灣領導人主觀改變”上。
兩岸和平統一的本身不是目的,通過兩岸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騰飛和兩岸人民享受更高的生活和更大的自由才是最高的民族利益。這就決定了兩岸的和平統一是不隨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歷史過程。務實的做好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目標和條件,兩岸共同創造不得不和平統一的兩岸內外形勢和力量才是保障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的根本所在。因為,畢竟“形勢比人強”。兩岸堅信這一理念才會在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大業中始終掌握先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3、不要相信單純的“惠台政策”或“無原則讓步”就能促進台灣民衆和平統一的心態和觀念。
當今台灣地區的“憲政”制度并沒有得到台灣社會的尊重和執行。台灣地區處於長期台灣民衆質疑政權正當性的狀態中,各種政治勢力利用台灣社會的“內外困境”和台灣“威權環境”瘋狂掠奪台灣人民的財富,分化和瓦解台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根源,任何一項政策或一個行為都會被台灣社會兩級化解讀,形成的台灣主體意識是“強烈自卑”、“不安全感”和“強烈不信任心理”,甚至是社會“政治仇視”狀態普遍。兩岸的“反獨促統”過程需要經歷台灣社會的“撥亂反正”、“百廢待興”和“躊躇滿志”三個階段。中國大陸要積極利用兩岸“反獨促統”時期台灣的不同發展階段,從不同的發展角度深入和加強不同層面對兩岸和平統一的控制和影響。兩岸對台灣各階層和社會群體政治經濟社會的控制和影響能力的大小是兩岸“反獨促統”成敗的標志。
“三拉”:在台灣社會及黨、政、軍和企事業單位遇到內外困難、問題和風險時,兩岸應視為“反獨促統”的機會,要不分藍綠均應采取適當的方式和方法,讓台灣政府和相關責任人感受到中國大陸的善意和信任,讓台灣民衆切實享受到兩岸深入交流和發展所帶來的“實惠”。台灣社會各界關心的民生困難、軍事威脅和參與國際交流的問題中國大陸可以采取適當的方式和方法予以妥善解決。
1、 幫助和解除台灣民衆的民生困苦是兩岸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兩岸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積極解除影響和制約兩岸深入發展的政治、經濟、輿論和社會束縛,以更加積極、開放、務實、有效的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政策予以促進和落實。
2、 兩岸軍事對峙是歷史形成的,解除兩岸軍事對峙也應該在兩岸新的溝通、交流和交往的歷史過程中融解。因此,兩岸應加強軍事溝通、交流和交往,可以從“兩岸導彈互不瞄准”開始,進一步發展為“凍結兩岸導彈數量”、“減少兩岸導彈數量”及“兩岸軍事領導人互訪”、 “兩岸聯合軍事演習” 、“兩岸共同領土防禦合作”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解除兩岸軍事威脅,徹底解決兩岸國際軍購問題;
3、 兩岸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在“反獨促統”階段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的國際框架內由台灣選擇專業人才以適當的名義參與國際組織事務、代表台灣發言、共同維護台灣同胞的權益。
“四敲”:對於任何台灣黨、政、軍、企事業單位或部門領導人不當或“出格”的言行,中國大陸首先要做深入的調查研究,未弄清楚前,不要做任何回應(寧肯穩妥的“慢”,也不要“為大陸面子”的“快”),其次是讓全台灣了解和知道中國大陸在耐心、努力地與責任方或相關人做深入的溝通和交流,最後才是中國大陸以積極、善意、有效的勸誡為主,用事實或第三方教訓責任人或相關人為輔。務必做到“恩威并重”。“無恩”台灣社會很難相信中國大陸,“無威”不足以讓“事端”責任人或相關人避免再次“出格”。如果中國大陸運用的“敲打”手段差,不能讓責任方或相關人感到“痛”,同時贏得台灣大多數民衆的認可,那就不要“不滿”台灣某些人的不斷“出格”,就應該集中時間和精力更好、更快得腳踏實地地發展和積累兩岸統一的力量。
“五迫”:涉及“台獨”、“兩個中國”、“一邊一國”等危險政治性紅綫的國際政治問題,務必利用國際和兩岸“反獨促統”統一戰綫的同時,對任何試圖或已經踩踏紅綫的行為,中國大陸要學會不惜一切代價予以反擊。切記:只反擊“踩紅綫”的意圖或行為,而不反擊試圖或已經“踩紅綫”的人或組織。對於涉及的“踩紅綫”的人或組織,執行“敲打”政策即可。
無論台灣哪一個政黨或領導人執政,中國大陸要讓他們知道,在兩岸“反獨促統”階段,是沒有所謂的“外交活路”的。中國大陸只有“照顧現實”的偶然做法,台灣必須具備“正視現實”的政治勇氣。不敢正視這一“政治現實”的任何台灣領導人期待中國大陸“讓出”所謂台灣“外交活路”都是痴人說夢,因為這是一條“死路”。更准確地說,在兩岸“反獨促統”階段,中國大陸把台灣的“邦交國”挖光、國際政治生路堵光、政治談判籌碼擠光(台灣媒體稱為“三光政策”)沒有任何不當之處。即便中國大陸執行台灣所謂的“三光政策”,但這距離實現“反獨促統”的基本目標還相差很遠,還應該在手段上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只有讓支持或鼓吹台獨的人如“惡鬼纏身”,讓支持“不統”、“不獨”的人受到“飽和攻擊”,才能讓支持和維護兩岸和平統一的人大張旗鼓、旗幟鮮明。這是“反獨促統”階段的“五迫”過程必須采取的“精確打擊”模式。
以上就是實現“反獨促統”階段,兩岸應學習和掌握的基本方式和方法。總之一句話,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策略上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對中國和平統一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