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林 廣東深圳市、新聞主任
“今天好沒面子呀,我這個博士竟然被讀初中的兒子的作業給‘扳’倒了。”昨日,在中國深圳留學生創業園當總工的海歸博士老李一見記者就大到苦水。原來是老李被兒子一道“高難”的課外奧數題難得面紅耳赤。
的確,現在中國相當部分學校中小學生教材難度比以前有所加大。學生普遍反映作業有一定的難度,許多作業的難度是越來越大,有時候像老李那樣的博士生都束手無策。
記者調查發現,作業難,大都是課外作業太難,大部分屬於興趣題、奧數題範疇。至於和教學大綱吻合的題有多少,家長可能并不了解,經常是全家圍著幫忙解答一道題目,有時半天都沒能“搞定”。而一旦家長和孩子都遭遇做不出的題,就想到了給孩子請家教“開小灶”,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的要求就“水漲船高”起來。
現今教輔材料實在太多,有的教輔資料出得比較粗糙,審稿不够仔細,會出現出題不嚴密、不科學、打印錯誤、答案有誤等各種問題;教師也是凡人,有時難免會有疏漏,造成無法解答,確實給學生及家長帶來了一些困惑。偏題、怪題、難題現象,側面反映出目前中國相當部分學校教育有輕基礎的部分傾向。
也許出此類難題的作者會認為這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但很多時候會有“揠苗助長”的反效果,挫傷學生的創造力。實踐證明,作業題太難,不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容易形成學生壓力加大——學習興趣下降——厭學的惡性循環。
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必須循序漸進,否則,事與願違,欲速則不達。建議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要在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學生的能力的同時,注意出題的導向,注意出題的嚴密性、科學性。作業應提倡個性化,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老師應該因材施教,不要用統一的標准去考量。不要用一些難題、偏題來難住學生及其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