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性仁 台北市、大學兼任講師
日前馬英九接受媒體專訪時明確提到“這次陳雲林來訪事件,我就告訴幾個相關的部會,他們做的太少、做的太晚,這個一定要改進。”馬英九先前也提到,要讓台灣民眾了解江陳會的正面意義,要多宣傳陳雲林來台的正面性,兩岸人員有來有往的必要性。
馬英九自己非常清楚,過去都是台灣派人過去談判,結果被民進黨稱為投降、稱臣、朝拜;而今日邀請陳雲林來台,又被批評成自我矮化,不管馬英九怎麼做,民進黨都會反對,這種情況永遠都不會改變。那麼,針對江陳會,馬英九要相關部會多宣傳,宣傳後希望說服的對象究竟是誰?恐怕就值得探討。倘若不是針對民進黨人士,而是針對台灣中間選民與國際社會,那麼江陳會的宣傳當然有意義。
平心而論,海協會長陳雲林率團此次訪台,是自1993年4月辜汪會談以來,海協會會長首度來台,這象徵兩岸關係進入良性循環時期,極具歷史性指標意義,因此當然值得宣導其正面的意義及所帶來的好處。過去民進黨8年執政期間,兩會完全失去互動機會,凡是涉及人民權益的事項,總是無法透過兩會協商來加以保障,因為民進黨始終突破不了意識型態的束縛,因此造成許多對兩岸人民有利的各項措施無法順利推動。在大陸方面也珍惜這次兩岸關係開展的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這種局面的確來之不易,今年過年前與過年後情況完全不同,因此大陸方面也會積極加強兩岸交流和合作,使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此次江陳會,值得馬英九政府思考之處甚多,首先一個稱謂問題,就足以讓兩岸傷透腦筋,但馬英九相當清楚的知道,不能因為少數人的抗議就讓台灣原地踏步,什麼都不談,否則此例一開,只要有人抗議,馬英九所有政策就退縮,那麼未來如何做事?如何領導?因此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不管民進黨及外界再怎麼反對,馬英九都會堅持走下去,這樣的思考是相當正確的,任何決策都難盡如所有人滿意,只能從對多數人有利的公益角度考量,絕不能因為是過去是民進黨贊成的馬英九才去推動,只要是對台灣有好處,即使民進黨從過去到現在都反對,筆者認為馬英九也應該義無反顧的去做。
其次,有些相關的部會宣傳不夠,值得探討的是他們的動機,是故意消極不配合或是過失消極不配合,這牽扯到這些部會從上到下,對於馬英九的配合度,或許馬英九的主張和這批人個人的信仰傾向本來就是有所違背的,因此他們自然不會積極配合宣導,但又不得不敷衍,因此就產生這樣的結果,倘若如此,馬英九一定要想盡辦法,找出願意配合整體政策的人事,無論是高階或中階,只有真正疼惜馬英九政績好壞的人,才會努力配合宣導馬英九的各項政策;相關部會宣傳不夠也或許是因為這些部會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沒有正確宣導江陳會的好處,只會帶來台灣內部更多的衝突,無論是對陳雲林、江丙坤或是馬英九,嗆聲衝突只會激化對立,無助於兩岸任何事務推展,其結果就是一事無成,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再者,如果馬英九在意的是,努力宣傳說服江陳會正面形象的對象是民進黨選民,即使各部會宣傳的再怎麼清楚,這些人仍舊聽不進去,因此如果馬英九是以說服民進黨員為努力目標,而怪罪相關單位宣傳不力,那麼大可不必怪罪,因為再清楚的宣傳,也改變不了頑固僵化的思維邏輯。
馬英九對此次江陳會談,定位十分明確,就是“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兩岸和平”,這可以說是對大陸的喊話與呼籲,也可以說是告訴全台灣人民,馬英九對於江陳會的態度。“正視現實”是希望兩岸人民都能平實看待兩岸的現狀;“互不否認”則是呼籲雙方高層都能想辦法避開主權爭議,即使現階段無法相互承認,但至少要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則是江陳會具體談判的對話內容,這並不是高來高去,而是務實的各項兩岸交流政策;而“兩岸和平”則是兩岸最終的理想,具體落實馬英九再三強調的外交休兵,甚至能夠簽訂兩岸和平協定,以確保兩岸和平安全與人民福祉。
筆者認為這次江陳會就是刻意避開難解的主權問題,談判議題包括兩岸空運新航線、包機常態化、增加航點、海運直航、全面通郵、食品安全等事務性議題,因此,相關部會更可以正當的向台灣人民宣傳各項主張,不必害怕任何的政治栽贓。能不能配合馬英九的政策,其實關鍵在於一“心”,是不是真的把他當成一回事,看重江陳會,疼惜台灣的發展,如果相關部會上上下下沒有想通,就算馬英九再怎麼苦口婆心的宣導,恐怕效果也不盡理想。因此,大家要思考,江陳會要宣導的對象是誰?決定了會不會產生效果,相關人員在不在意馬英九的政策,在於所有相關部會人員的心,如果自己想通了,自然會努力宣導,倘若是被迫宣導或是自己沒想通,恐怕也不能怪罪他們,回歸到本質就是馬英九必須思考用人之學及民主政治責任政治的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