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鶴 北京 學生
4月28日9點,製造南平校園慘案的凶手鄭民生,被依法執行槍決。槍決不到6個小時--15時左右,廣東省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學又發生凶殺案,一名男子衝進校園,持刀砍傷18名學生和一名教師。讓我更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又得知今天上午九時40分江蘇泰興市中心幼兒園發生凶殺事件,32人遭砍傷,其中學生29名,教師兩名,保安一名,5名兒童傷勢嚴重。而這一事件的發生距離鄭民生被擊斃僅僅是過去了一天的時間,而且是整整一天。我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是怎麼了?孩子們,你們還好嗎?
當我們還沒從南平事件中走出來的時候,校園慘案再次發生。我們本以為刑場上那一聲槍響能暫時撫慰那些受傷的心靈,沒想到僅相隔6小時,和24小時,又有47個孩子遭遇屠刀的襲擊,這種不寒而栗的巧合,都有點讓人覺得恐怖,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如果說,一次事件的發生只是個別現象,那麼如此類似的事件在短時間內接二連三的出現,就不得不說是一種社會現象了。
更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前兩個案件的凶手的身份非常特別,竟然一個是平時經常被人稱讚的醫生,一個是教書育人的老師。這兩個被我們一直推崇的職業,兩個關乎社會建設至關重要的職業,為中華民族救死扶傷,培育桃李的職業,竟然與凶殺案的製造者聯繫在了一起,實在讓人震驚。更悲哀的是,他們同時將魔爪伸向了無辜的孩子。因為是醫生,所以他了解捅哪最致命,短短55秒捅死了8個孩子,在這樣的魔爪面前,孩子們的生命顯得如此脆弱;我們也不難想象,當孩子知道傷害他們的人竟然是他們如此崇拜的老師的時候,對他們的心理又會造成多大的陰影。震驚與悲痛的背後,我們更要思考這到底是怎麼了?怎麼會出現如此慘絕人寰的事件?
關於第三起案件目前還在調查之中。對於前兩起案件,我們發現,當凶手被問及動機時,“報復”被數次提及。鄭民生因數次戀愛失敗產生厭世情緒;而第二起案件則是因為凶手被要求病休,因此對學校存有仇恨心理。類似這樣的事件過去也有發生,像去年的“大興滅門案”,同樣是因為凶手長期的壓抑無法釋放,唯有報復才能平衡,導致釀成最後的慘劇。而事實上,這一部分人,已經形成了一小部分群體,他們往往事業不順,愛情失敗,“羨慕、嫉妒、恨”逐漸升級,而最終他們定會將這一系列的問題歸咎到社會的不公,他們將仇恨轉化為了對社會的報復,報復社會成了他們發洩和和發狂的手段。“我不好別人也別想好”的扭曲心理直接導致殺人這樣的極端行為。這種扭曲的心理太可怕了。所以,校園慘案的背後是人們扭曲的心理在作祟。
其次,三次事件發生的時間的巧合也引發了很多的猜想,模仿式犯罪就是其中之一。犯罪專家認為,在特定的情況下,犯罪是有傳染性的。一種犯罪發生後,這種犯罪有可能被效仿而形成複制效應。所以,這也正是為什麼法制節目的製作會非常艱難,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如此之高。一方面,既要對犯罪事件進行報道,但同時又要把握好分寸,具體犯罪細節不會公布,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模仿性犯罪的發生。尤其是思想上和行為上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更是模仿性犯罪的高發群體。所以,如此短時間內發生的這三起案件,碰巧發生在一塊的概率實在太小了,很有可能就是複制效應的結果。
第三.這三起案件,還有一個共性就是,嫌疑人都被懷疑有精神上的疾病。雷州市政府工作人員也證實,疑犯確有嚴重的精神衰弱。(鄭民生後被證實無精神病史)。但是,近幾年不斷上升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數字確實讓我們不寒而栗。北京安定醫院司法鑒定科田祖恩等醫務人員通過對1984年至1996年共13年間的1515例精神病刑事鑒定案分析得出結論:如果精神分裂症實施社會危害行為,發生人身傷害事件的可能性將會在50%以上,精神病人刑事作案,以蓄謀、衝動二者為主,共占81.9%,其餘依次為隨機作案和無目的作案。這個問題有些沉重了,而且是一系列的鏈條才最終導致了這樣的結果,精神病的防治,精神病患者的保護,精神病患者的防護,每一個都是值得寫上幾萬字的大課題,絕對值得我們思考。
而這三起案件的發生,並不是偶然,由小見大,它反應出的社會問題,更值得我們去反思。而在同情,憤怒,思考過後,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解決,一個社會發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置之不理,讓問題繼續釀造悲劇。針對上一篇分析的幾點原因,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普及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據了解,在國外,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咨詢。在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大多數國民都不會缺少兩種私人醫療服務,一是牙科醫生,二就是心理健康服務。心理健康服務對於他們就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美國,甚至於大多數人一遇到生活中各種大大小小的心理困境時,首先想到的是向自己的心理醫生求助。
與之相反,在中國,心理健康服務沒有重視,我們遇到問題一般總是先想到找家人或朋友傾訴,但是他們沒有專門的心理知識,無法正確地去排解心理障礙。再加上像鄭民生一樣內向的人,也無法敞開心扉。
當心理治療在國外已是一個比較發達的產業,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個正規的心理治療培訓機構。更重要的差距在於整個社會的精神衛生意識:國外看心理醫生很正常,中國卻很少有人會這樣做。人們對這個行業了解太少,對心理醫生這個詞的了解好象還停留在看港片,裡面的女主角經常會去看心理醫生這樣的階段。人們的觀念始終過於滯後。當然這與國家在這方面的宣傳不夠有很大關係。汶川地震後,大家越來越意識到心理干預的重要性,本以為心理治療也會同步讓更多人熟悉,但大家的注意力卻並不在此。
現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人們普遍壓力過大,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導向變化讓人無所適從,煩躁的情緒使得人們的心理疾病問題日漸突出,但又無法排解,不知如何調整,如果不及時進行必要的心理治療,往往就會埋下禍根。所以我認為,看心理醫生應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常態,同時,“心理咨詢”也應該放下架子,走進城鎮,鄉村,走進社區,走進千家萬戶。國家更是應該加強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的宣傳力度,加大這一學科的資金投入,培養更多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建設社區心理咨詢網點,支持城市鄉村心理治療診所建設等等。這一舉措,不僅僅會讓民眾個人心裡日趨完善,更會讓整個國民心理更加成熟。構建和諧社會,更要構建和諧心理。
其次,一定要加強校園治安管理。三起案件,嫌疑人均將魔爪伸向了孩子,這一變態的做法也不得不讓我們擔憂起孩子們的安全。最為不放心的還是孩子的家長們,好在案件發生後,全國很多省市中小學包括幼兒園都有了新舉措,包括培訓駐校保安,增加保安數量,新增設維持校園秩序的老師,加強校園周邊管理等等。這無疑讓我們已經提到嗓子眼的心可以稍微得到點緩解。與此同時,各地方要加強校園安全管理監管,公安部門更是要加大學校周邊的警力部署,再不允許此類事件在最美好的校園裡面發生。孩子們是自我保護能力最差的群體,在需要社會各界保護的同時,學校也應該加強對學生自我保護的教育,開設相關課程。所有的這些舉措,絕對不能只是三分熱的功夫,更不能只是政績工程,過了這段時間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孩子們的生命重於泰山,我們任重而道遠。
第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資料顯示,過去11年的時間,精神病患者的數量與日俱增,精神病人犯罪的數字更是讓人不寒而栗。但是,中國的精神病人有百分之90未得到有效治療,這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國家不夠重視;人們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觀念沒有改變;治療手段和方法不先進;社會對精神病的認知程度偏低等等。但是精神病患者的救治又是基礎,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期待的精神病患者犯罪率下降才指日可待。無數次血的教訓其實都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重視這部分群體的救治更應該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行動。早在上世紀末,安定醫院副院長、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所長王樂輝先生就曾說,對人類精神衛生的重視程度,標誌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妨從精神病人的治療開始做起。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又談何容易。但不容易也要做,做總比不做好,改總比不改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並不應該僅是一句空話,和諧,也不應該僅是一句玩笑。事實上,它蘊涵在我們身體的五臟六腑,它體現為我們心理和生理的平衡和統一,它表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它應該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和,既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境界。一個大和的民族,需要它的每一個分子都能以和待己,更以和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