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珩 江西南昌 學生
2012年央視講遷入新台址,同時《新聞聯播》的製作條件將大大提高。在節目片頭,演播室等主要包裝形態上作出調整,且節目形態與語態也將會發生顯著變化。
《新聞聯播》改革的第一槍是換“國臉”郎永淳、歐陽夏丹兩位70後播音將與觀眾亮相,接著是那首標誌著“飯點兒”,播了23年的片頭曲要下崗了。這樣的改革如同老產品環保裝,宣傳做的大,質量卻不一定會提高。
《新聞聯播》無“新聞”已成了大家公認的事實,網友戲稱其:開會沒有不隆重的,閉幕沒有不勝利的,講話沒有不重要的,決議沒有不通過的,鼓掌沒有不熱烈的,人心沒有不鼓舞的,領導沒有不重視的......老百姓關注的事情他們視而不見,老百姓不想知道的事情,他們大肆宣講。這樣的矛盾不是換上70後主播就能解決的,也不是換首片頭曲就能讓人耳目一新的。
這樣換湯不換藥的“改革”在一些黨報、紙媒之間也存在,給個文件下了不少,宣傳也沒落下,最後結果是雷聲大雨點小,改來改去,內容沒變,專家不愛看,老百姓看不懂。
不管是《新聞聯播》還是紙媒,作為媒體應該站在老百姓的立場去做新聞。政治性不可缺,生活性更不能少。要改革的不是包裝而是品質,貼近民生,敢說話,敢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報新聞才是改革的王道。不是我們活在傳媒中,而是傳媒活在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