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詠林 台灣高雄 兩岸關係觀察員
12月3日,首場大選電視辯論會舉行,馬、蔡、宋三人分別在申論、媒體提問、交叉詰問與結論的四個環節中發表了各自的政見,並在會後記者會上對自己的政見進行了補充與說明。
對於三位參選人而言,這場辯論主要對內,首要目標就是爭取更多的“中間選民”。在大陸所關心的兩岸政策方面,馬英九極力宣揚4年兩岸經貿交流成果,蔡英文極力讓選民證明,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在維護“主權”的前提下處理兩岸和國際事務,而宋楚瑜在這個舞台上略顯黯淡,則強調兩岸發展成果要顧及“三中”階層。
兩岸定位
馬英九首提“台灣也是我們的國家”令人驚訝。
“‘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家園”是馬英九特別為“雙十百年”紀念準備的論述,但此次辯論中,馬卻將“台灣”與“國家”直接聯繫,顯然是有備而來的選舉語言。筆者判斷,選舉前,馬英九一定會多次提及這一新論。大陸對此應該能夠保持“克制”:主觀上,大陸逐漸能夠謹慎應對台灣大選期間的相關言論(如08年馬英九談論涉藏問題);客觀上,今年選舉提前,避免了大陸“兩會”期間台媒也可以故意製造“中共放話”的機會。而大陸的涉台機構發言紀律也日趨一致,官方、學界與媒體也應在此時達成默契,國台辦只要在例行發布會上一如以往強調“九二共識”的基礎作用即可。
蔡英文成功把馬、宋二人領入“台灣共識”圈套。
辯論會中,馬英九和多位媒體代表質疑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蔡首先用“從沒聽說過中國(大陸)承認‘一中各表’”,近乎點到馬“死穴”,先擊退馬英九的進攻。然後再以“台灣社會對兩岸議題沒有共識”並打著“凝聚共識”的旗號,輕鬆地讓馬英九、宋楚瑜紛紛說出“邀請朝野協商凝聚共識”的話,不但讓馬英九之前質疑“台灣共識不知所雲”破功,反倒進一步證明了“台灣共識”的“必要性”。而據筆者對基層的觀察,這樣的策略運用的確能讓大多數普通民眾對“台灣共識”信以為真。
當然,大陸在最近已經透過從上至下各種渠道,表達對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的關切。在國台辦記者會上,大陸更應說明,馬英九將“九二共識”作為08年選舉的主要原則,經過了相關程序,已經獲得了大多數台灣民眾的認同,“九二共識”本來就是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不過,這樣的宣示雖有理有據,但台灣選民是否能夠理解大陸的意思,筆者實在不抱樂觀態度。
兩岸經貿
蔡英文將兩岸經貿與民生社會問題掛鈎。
蔡英文批馬政府兩岸經貿缺少配套,造成分配不均、圖利財團與貧富拉大,這比僅強調“主權流失”更能引起民眾的共鳴,繼而便可輕鬆地與主要訴求“三中”階層的宋楚瑜站在同一陣線,增強自己主張的代表性和說服力。
此外,蔡英文在兩個方面強調自己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
其一,她在此前多次表示兩岸經貿應立足“國際多邊體系”。在本次辯論中,蔡反覆提到“經貿談判團隊”,借此告訴選民,她所籌建的超強經貿談判團隊,是有能力讓台灣“從世界走向中國”的。其二,她不忘強調“三通”和“陸客觀光”的技術性磋商是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完成。
關於蔡的以上發言,大陸方面完全可以展開論述:坦然承認許多兩岸交流的技術性磋商確實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就已經有所成果,但正因為陳水扁否認“九二共識”,導致海協海基平台不能運作,協議無法簽署。並借此再次質疑民進黨若在執政後繼續否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發展一定會停滯。
宋楚瑜在辯論中主打兩岸經貿中“三中”階層的獲利問題、分配正義問題,並提出在海基會董事中留出中小企業的名額。這些建議理應得到大陸的重視,大陸方面可正面肯定,並表示這些問題可以納入ECFA後續協商中,同時再次強調ECFA後續協商的前提條件。
民眾反應
據筆者的基層觀察,不少民眾還是對三人的政見不感興趣、不抱期待,認為“無論誰上台,都不會改善當下的生活”。因此,一方面藍綠兩黨的選民還是會歸隊,綠營選票會有較大回升(如客家、中小企業商人),藍營的基本盤也不至於鬆動,“無感”的“中間選民”投票動向依舊不明,但像08年“給民進黨一個教訓”那樣“給國民黨一個教訓”預計也不會出現,蔡英文的女性形象或許能影響到中間選民的投票偏向。
總之,此次辯論主要焦點還是在於內政民生問題,爭取中間選民;關於兩岸方面,三人在討論中均小心謹慎,且逐漸趨同,預計在以後的兩場辯論會上,也不會出現刺激性的有關兩岸的言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