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許曉英 陝西西安 大學教師
歐洲是憲政文明的搖籃,其政治制度之構造猶如那裡的建築一般堅固美觀。但近期因債務危機所導致的亂象令人困惑,不由要睜大眼睛仔細觀察。政黨嚴重對立,選票流向挾帶著選民的憤怒和極端傾向。希臘的情況尤為典型。面對危機,黨派各持己見,不肯妥協,新政府難產。長此以往,國家破產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它將無法發揮其調節社會不同利益的功能。
眼前景象讓人聯想起希臘的先賢,2600年前的立法者梭倫。他在不同利益集團嚴重對立,有可能發生暴動的情勢下,被推舉出來收拾亂局。除了擔任首席執政官,他還被授權為立法者和“民選調解官”。後一項頭銜意義重大,意味著被授權者須超越階級與黨派行事。梭倫不負使命,頂著來自貴族與平民兩方面的壓力,實施了他認為公正的政治經濟改革,並為雅典城邦留下一套新的憲政體制。時至今日,重溫梭倫的詩句仍叫人怦然心動:“我已給民眾足夠的好處,他們所享的權利既不多也不少。至於那些家產殷實的人家,我也想使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我手握盾牌站在他們之間,不讓任何一方壓倒另一方。……我像一堵墻,立於虎視眈眈的兩軍之間。”依我本人之見,梭倫力行的不是他個人的道德理想,而是希冀城邦繼續維持的理性民意。
產生於近代的西方政黨政治,與代議制民主相關聯。代議制可謂天才的制度設計,它使社會各階層選派他們的代表出來,理性表達民意,並訴諸於立法。這個機制在政府和民眾之間建立一個暢通的管道,讓雙方相向而行。一方面,避免民意表達不暢而群情汹湧,水漫金山;另一方面,亦可制約行政當局的任意胡為。理論上講,代議制可以有效防止直接民主制下易產生的民粹泛濫、或野心家操弄民意等現象。不過,由於代議制與選舉關聯,而由選舉制度催生的政黨政治的現實運作,卻使人產生諸多疑慮。政黨形成的初衷,本是代表不同利益群體發聲,將他們的主張訴諸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