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德國統一的相關情況
找到有關德國統一的一些未必完善的情況、資料,或許可供參閱:
1、“同屬一個民族”,是東、西德國能夠實現統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和條件。
即使在東、西德國尖銳對立的時代,兩邊的人民從來不忘記強調他們同屬一個德意志民族。1983年,馬丁.路德誕辰500周年。東、西德同時通過各種儀式高調紀念這位宗教改革運動的傑出領袖和德意志民族的精神偶像。時任東德領導人昂納克在紀念大會上聲稱:“我們都是路德的後人”。西德總理科爾也在講話中表達了相同的意思。“同屬一個民族”,這是東、西德國能夠實現統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和條件。
2、雙方高層直接接觸,並且顯示了邁向國家統一的堅定性、靈活性和妥協性。
德國的統一是在1990年10月3日完成的。此前,東、西德雙方高層已經開始接觸。1989年,就在昂納克下台後不久,接替東德領導人職位的克倫茨為了尋求經濟支持派出高級別官員前往西德;1990年5月,兩邊高層簽署條約,確定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7月,兩德就另一項國家條約進行談判,並於8月31日簽署,這項條約規定了有關統一談判的原則、方式和時間,以及統一後德國擬採用的政治架構。
在整個統一談判過程中,雙方從未動搖過他們共同的目標,只是在具體問題上出現過一些反覆。比如,在統一後的德國是重新制定一部新的憲法呢?還是適用在原來西德憲法基礎上修改擴大了的憲法?統一的德國使用什麼樣的貨幣?等等。談判雙方在這些重要問題上表現出極大靈活性和妥協性。特別是西德方面在貨幣安排等方面做出很大妥協。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在統一後的德國生活,他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使用什麼貨幣購物。西德方面同意,以1:2的比值將東德馬克兌換成西德馬克,也就是說東德居民用1東德馬克可以兌換2西德馬克,西德馬克在統一後的全德境內適用。為此,西德承擔了不小財政壓力。另外,西德方面還同意以原東德境內的柏林為德國新首都。
3、創造條件,抓住時機,當機立斷,統一使德國迸發更大活力。
德國的統一比很多人意料的來的快些。從統一問題的提出到統一的實現是在1-2年時間內完成的。1961年,一條長達155公里的圍墻將柏林分割為東西兩半。1989年3月,東德實行新的邊境管理條例,放寬對公民出境管制。大批民眾從東德湧向西德方面。11月8日,東德宣布無需申報特殊理由就可辦理護照,東德居民獲得遷徙自由。於是,柏林墻形同虛設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東、西德國高層開始就統一問題舉行談判。不到一年時間,大功即告成。
德國在統一後,內部經過一段時間整合,很快就迸發出巨大的活力。從1990年開始,一直是世界經濟規模第三大國家。如果不是中國經濟發展得更快,它還不會在2007年讓出世界第三的位置。2009年,中國再次將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的排位從德國手中奪來。但無論如何,沒有人懷疑統一的德國在經濟等方面,今天仍然是、且比兩德時期更篤定的是歐洲的中流砥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