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懿麟 上海 戰略評論員,博士
朝中社十二月一日消息,朝鮮將於十二月十日至廿二日之間發射使用自己力量和技術製造的“光明星三號”二期實用衛星。這一衛星同上次一樣是按照極地軌道運行的地球觀測衛星,預計將使用“銀河三號”運載火箭從朝鮮平安北道鐵山郡的西海衛星發射場向南發射。美國國務院就美日韓朝鮮問題會晤結束後表示,如果朝鮮執意執行衛星發射計劃,美日韓將會要求聯合國安理會採取行動,同時美國也正在與中國和俄羅斯進行磋商與合作。俄羅斯方面則呼籲朝鮮不要無視聯合國安理會禁止朝鮮利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發射活動的相關決議,並表示俄軍將在朝鮮火箭偏離軌道時攔截它,不允許其殘片落在俄境內的重要設施上。與此同時,中國外交部就這一問題表示“對朝方宣布將發射衛星表示關切,我們也注意到各方反應。朝鮮有和平利用外空權利,但這一權利受到安理會有關決議等的限制。希望有關方多做有利於半島和平穩定的事情,希望各方冷靜對待,避免局勢輪番升級。”
朝鮮的困境和政治嘗試
由於朝鮮在地理上接壤中國、俄羅斯和韓國,又緊挨日本,同時由於美國自二戰以來對朝鮮內政的干涉,以及美國操縱的一些聯合國成員國對美國出兵侵朝腳步的追隨,使得朝鮮問題在當前世界局勢上產生了深遠和重要的影響。因此,如果僅僅將朝鮮核問題當成單純的核擴散或戰爭威脅,所謂的核會談局勢都難免要陷於完全的被動。
對於俄羅斯來說,贊成對朝鮮半島的軍備控制和外交上重返六方會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樣他們就可以從已經減弱的遠東地緣政治區域中受益,而同時又可以展開同美國的政治鬥爭——俄羅斯無疑將朝鮮視為在歐洲地緣政治爭奪之外的另一條“前哨戰線”,以策應其在整個歐亞大陸的戰略部署。實際上,從前蘇聯失去在中國東北的權益(主要指由長春鐵路和旅順口、大連保證蘇聯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之後,朝鮮半島就替代中國東北成為了蘇聯在遠東政治、經濟利益上的重要戰略權益。這就意味著,對於俄羅斯來說,朝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嚴重性,使其成為俄羅斯保有進入遠東地區地緣政治中心的重要橋頭堡,同時也是同中國增加太平洋地區相互安全的重要通道。俄羅斯的領導者知道,美國政府及輿論界傾向總是希望將朝鮮半島的關係概括為“建設性的”(尤其在達成針對朝鮮進行聯合軍演之前)和“敵對的”(特別是在朝鮮戰略核武器方面)。因此,阻礙美國在朝鮮半島地區挑起衝突而作出地緣政治擴張上的本能反應,往往意味著俄羅斯在遠東地區防禦力量的加強——俄羅斯不能夠忍受自己的遠東安全緩衝地帶被完全地納入美國的戰略部署中。正如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亞歷山大•盧卡什維奇所表述的,重要的“不僅僅是恢復六方會談”,而是要保障會談能切實、不斷地邁向最為主要的目標——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
但就朝鮮方面來說,長久以來的地緣政治爭奪,迫使朝鮮必須擺脫作為要害國家某種意義上“任人爭奪”的現實處境,而獨立的外交政策取決於取得國際性(或地區性)政治、經濟或軍事意義上的影響和地位。這就意味著,朝鮮把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看作是事關在世界政治中心大國鬥爭中擁有“獨立的”外交權力的關鍵所在——在國際事務中,實力和地位密不可分。儘管朝鮮分別於二○○六年十月九日和二○○九年五月廿五日進行兩次成功的地下核試爆之後,還未能夠實現核武器空投和導彈載核武器發射等遠程核打擊能力,但從過去一些國家的核發展進程情況看:美國於一九四五年進行了原子彈多種形式的試爆(包括地面塔爆、空中飛機投擲試爆、水面戰艦試爆和地下坑道試爆);蘇聯分別於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五年完成原子彈的首次試爆和世界上首次空投氫彈爆炸試驗;中國的原子彈試爆、空投和導彈核實彈成功分別是在一九六四年、一九六五年和一九六六年。而從朝鮮第二次地下核試爆成功後又緊接著試射多枚導彈(分別於五月廿五、廿六日發射三枚射程一百卅公里的地對空導彈和三枚短程導彈)的情況看,朝鮮顯然已下定決心要擁有遠程核打擊能力。
實際上,朝鮮的重點與其說是謀求真正的對等的戰略安全,還不如說是為了使美國停止採用針對朝鮮廣泛部署的核武器系統。這一點在二○一○年四月,朝鮮外務省發布的《朝鮮半島和核問題》備忘錄中已經清楚地表明了,即朝鮮政府的一貫立場都是建立朝鮮半島持久和平的體制並進行無核化,見之文字如下:
“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像朝鮮一樣如此直接和長時間地受到核威脅。朝鮮是除廣島和長崎遭受美國原子彈襲擊的受害者以外的第二大受害者。因此,朝鮮戰爭期間受到的美國原子彈的威脅確實是一種夢魘。這種核訛詐導致戰爭期間大量‘原子彈威脅造成的難民’從朝鮮半島北部向南部遷移。
是美國首次將核武器引入朝鮮半島。上世紀五十年代後半期,美國將其核武器從日本移至南朝鮮。從那以後,美國核武器在南朝鮮逐步部署得越來越多,至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達到近一千枚。美國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一直在進行使用這些核武器針對朝鮮進行實戰的聯合軍事演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