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6日電/今年是兩岸關係的關鍵年。“陸委會”王郁琦主委即將在二月十一日啟程訪問大陸,並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並交換意見,更重要的是,雙方將互稱官銜。這是兩岸事務主管機關互訪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可喻。除此之外,民進黨也將在今年上半年舉行黨主席選舉,謝長廷已表態參選,並且已表示要談理念。我們預期,兩岸政策是謝長廷所設定的議題,蘇貞昌恐怕也是躲無可躲。
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說,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任何的政治行為,重要的行為背後的論述,因為論述賦與行為意義,論述鋪陳了步驟與策略,論述更提供了辯護的依據。本報社評已指出,國民黨目前以“不統、不獨、不武”為核心的論述,或許可以應付二00八年時的兩岸關係,但因為情勢轉變,已不足以應付未來階段的需要。
馬英九曾說,現在的兩岸關係是“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這樣的表述有邏輯上的問題,因為現在不承認主權,未來卻可以相互承認主權,而相互承認主權,則是兩個中國了。簡言之,在一中架構下,沒有主權承認與否的問題,但治權則有相互承認的空間。我們認為,國民黨應從這個角度思考來建立兩岸關係的里程碑。
對國民黨來說,這個論述必須能夠安內攘外,所謂安內,就是說服民眾,以形成台灣共識,所謂攘外,則是說服大陸,鞏固和平發展的道路。我們認為,這個論述一方面賦與“一中架構”以實質內涵,另一方面將一中架構與治權綁在一起。
大陸談一中框架,卻不談其內涵,這是其一貫政策,因為以大陸今天的實力以及國際上的重要性,根本無須談內涵。台灣則不然,為了維護台灣的主體性,同時也為了說服民眾,應該把台灣這幾十年來發展出來的經驗納入其中。換言之,一中架構應該是“以人民為主體、價值為核心、制度為表現的三位一體的一中架構”。但除此之外,台灣應將“一中架構”與“相互承認治權”綁在一起。
自二00八年以來兩岸所簽的協議,雖是由海基與海協兩會的負責人簽署,但實際負實協商重任的則是兩岸的主管機關。這個協商過程本質是即是治權對治權的協商。今年王郁琦訪問大陸後,雙方的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即可著手建立溝通的管道與機制,在這個基礎上,可再逐步擴展至其它的主管機關,建立全面性的治權溝通機制,此時的海基會與海協會則可功成身退。至於眾所期待的馬習會,則是兩岸相互承認治權的最後一步,等到了這一步之後,未來的統一則只是時間與價值的問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