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來,台灣年輕群體對“台灣”自體概念所形成的政治認同不易拆解,更會隨著其自身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和政治實踐而日益深化。然而,在“台灣”這個概念之上、在台灣與大陸之間,對於兩岸的年輕一輩而言,又有什麼足供承載兩岸共同政治認同的象征、足供維系兩岸共同政治感情的價值,又能够構建出哪些號召兩岸共同政治目標的具體努力方向?這并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但這也是日後大陸對台工作及所有兩岸政策最終所必須回應、必須指向的總問題。橫向來看,對台青年工作與對台經濟、宣傳、交流、研究,以及台胞服務工作一樣,只是整體對台工作布局中的一環。但從歷史發展的縱向脈絡來看,今天的青年工作,就是明天各領域一切工作的基礎;今天,從青年工作中所浮現出來的情緒、認識和動機,明天也就會成為各領域對台工作中,所無可回避、客觀存在的本質。
從1895年台灣割讓至2014年,在這漫長而崎嶇的近兩個甲子的歲月中,即便台灣和大陸之間經歷過50年日本殖民統治的分斷、經歷過40年冷戰對抗完全隔絕的陰霾,最近的20多年間又飽受“獨立”意識形態的衝撞,但是海峽兩岸間的一代又一代人,仍然承先啓後、源源不斷地建立出屬於每一個世代自身的兩岸緣分和人際感情。這是歷史發展的大勢、也是地緣空間的定律,更是跨越各時代、各政權下,兩岸人民顛僕不易的素樸願望和情感本能。只要我們緊緊扭住“情”字這個總綱領,迎難而上、冷靜解析,則不僅不用懼怕矛盾,還能够正視矛盾、以矛盾所爆發的現象作為我們的教員。那麼,在“反服貿”風波平息後、在服貿協議的具體功能和具體效益開始發揮之後,我們必能在兩岸各領域、各階層、各行業深度合作全面鋪開的新局面下,加緊夯實兩岸關系長期穩定、深化發展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基礎,以包含服務貿易協議和貨品貿易協議在內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為現階段的主要抓手,迎來兩岸融合趨勢不可逆轉的潮流與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