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想親,別較真。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的和解理念,已經得到包括被大陸標簽為“綠營人士”的柯文哲市長在內的台灣社會各界人士的正面回應。在此基礎上,大陸領導人不能僅把“兩岸一家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從化解台灣加入亞投行爭議開始,積極地把“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落實到兩岸和解的政策之中。對於台灣加入亞投行的名稱、資格、地位和待遇等問題,不要單以政治思維去考量,斤斤計較,而應從復興中華民族文化的大局出發,把兩岸血濃於水的親情充分體現出來。
二、要想好,大讓小。
大陸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求爺爺求奶奶,到如今發起成立亞投行一呼半百個國家響應,經濟上取得的成就是舉世公認的。經濟只能夠讓一個國家變得強大,只有開明的仁政才能使這個國家變得偉大。作為在兩岸競爭中日趨弱勢的一方,台灣非常在意加入亞投行的尊嚴和利益。亞投行是大陸發起主導的,又是出資最多的,理所應當擁有較大的發言權和決定權。在制定亞投行章程時,大陸要展現更大的自信與魄力,充分照顧台灣的這種感受,更好地維護台灣尊嚴,更多地為台灣爭取利益。
亞投行是國際多邊金融組織,肯定要有利益共享和責任共擔的機制,所有加入亞投行的國家都會希望在亞投行中擁有盡可能大的發言權。如果大陸處理台灣加入亞投行問題,不能讓“兩岸一家親”的台灣同胞感到滿意,兩岸就形成不了合力。那樣,申請加入亞投行的各個國家,有誰還會心悅誠服地接受大陸在這個亞洲新經濟聯盟的盟主地位呢?因此,大陸處理台灣加入亞投行問題一定要有共贏思維,不能再搞零和博弈。
孟子曾說: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我在這裡也奉勸台灣社會各界一句話:抬頭靠的是實力,低頭需要有勇氣。在大陸盡量照顧台灣的尊嚴和利益的同時,台灣也不要不顧國際現實,漫天要價,有些不能強求的事情就不要強求,強求不成反成羞,該讓步的一定要學會讓步。
遵循上述兩原則,同時鑒於大陸是亞投行的發起方,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是聯合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承認的主權國家,我向兩岸當局提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新一個中國,以主權國家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會員。台灣是在2015年3月31日創始會員申請截止日期前提出申請的,也以新一個中國框架下的經濟體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會員,名稱就用中華民國。大陸和台灣在亞投行的地位和待遇等後續問題,再由兩岸對口的主管部門與申請加入亞投行的國家進一步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