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6日電/6月14日,國民黨“立委”洪秀柱以46.2%的民調支持度通過30%的“防磚”門檻,由此獲得了國民黨中央的提名資格,成為目前為止唯一明確的台灣地區2016年最高領導人選舉國民黨參選人。此前,台灣三家民調機構的對比式民調結果也顯示,洪秀柱所獲支持率超過了黨內大佬王金平和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
從今年4月宣布有意參加2016年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選舉,到獲得台島民眾的支持,“洪秀柱效應”的驟然興起,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這為觀察台灣的政治形勢和兩岸關係的發展走勢,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坐標系。
首先,“洪秀柱效應”的出現,為國民黨的政治行情找到了一個“止損點”。自“九合一”選舉慘敗之後,國民黨內部有的人將保住執政地位的希望寄托於國民黨四大巨頭中的朱立倫和王金平身上,有的提出整合藍營力量補充實力,有的甚至打算脫黨參選。在鞏固組織形態的同時找到新的“精神共主”,已是國民黨的迫切需要。
洪秀柱的挺身而出,為國民黨乃至藍營凝聚基本共識劃出了一道底線。對有意介入台灣政治的政客們而言,無論有什麼樣的歷史恩怨和利益盤算,在洪秀柱出來“攪局”之後,都無法再採取模棱兩可的自保策略;對藍營基層民眾而言,洪秀柱的敢作敢為,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支持對象。這實際上是為國民黨乃至藍營重振旗鼓提供了一個契機。
其次,“洪秀柱效應”的出現,為國民黨提供了一個非典型政治人物選項。過去,國民黨帶有比較固化的世家政治、精英政治標簽,這與近年來台灣第三力量、草根政治的興起形成了鮮明對比和內在衝突,也成為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失敗的肇因之一。洪秀柱多年來深耕教育界,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勇於揭弊,個人生活單純,既為國民黨增加了“軟實力”,也為國民黨今後改精英政治氣質為平民政治氣質提供了可能。
“洪秀柱效應”的出現,還初步廓清了2016年台灣政治對決的形勢。從目前的勢頭看,2016年洪秀柱與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對決已是大概率事件。相對於蔡英文回避兩岸問題的實質,迂回行事的做法,洪秀柱更願意明確展現反“台獨”、反民粹的政治標識,主張在恪遵“憲法”的基礎上以平等尊嚴、整體推動、確保和平、民意為本為原則簽署兩岸和平協定,這顯然更有助於兩岸關係保持穩定。
當下的關鍵在於,驟然興起的“洪秀柱效應”會否驟然消失。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一方面,洪秀柱獲得黨內提名還需要中常會核准,黨內大佬能否放棄成見避免內耗尚不可知。另一方面,不虛偽矯飾的性格,為洪秀柱贏得了高民意支持率,這種性格能否轉化為鮮明的政治立場和風格,也將對洪秀柱形成長期考驗。畢竟,能否找到“九二共識”這一兩岸交往的政治基礎與島內分化民意之間的平衡點,決定著“洪秀柱效應”的時長和最終價值。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