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香港的憤青,在佔中和最近的港大事件等種種行動中發“憤”,就沒有類似的、受人直接、間接調教的原因?從此前陸續透露的種種情況看,是有吧!
如果梳理和概要一下,台港憤青發“憤”,可以說有四個重要原因:
一,對現狀不滿。(不過,正如張志軍主任所指出的那樣:“重要的是無論在任何地方,現狀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會有一些問題和挑戰。”不滿,是否要發“憤”?該發作到群體“鬧事”,該走向極端化、簡單化、對抗化,排斥理性溝通,不接受任何妥協的程度嗎?)
二,少不更事,易被誘惑,易“憤”。三,年少而易受蠱惑、生幻想,易生“英雄情結”。四,有人居心叵測,直接或間接調教指導。
三,在台港年輕人發“憤”的原因中,人們更要關注的可能應該是:有人居心叵測,直接或間接調教涉世不深的青少年
縱看歷史、橫看現實,過去、現在、將來,兩岸、陸港、中西方,要用一句“老話”,那就是:其實人們都在“爭奪青少年”。這是爭奪“未來”之戰,還真的不能掉以輕心。
面對這“爭奪青少年”之一戰,人們確須細析明辨挑唆與受害者,“分”而治之;並要看到“爭奪青少年”難點,探索現代條件下的著力點。須思考:“君子”們該怎麼辦?
我們沒有去、也不會去“爭奪”英法乃至美的青少年。而作為中國陸、台、港的正直正義的人們,也不能容讓青少年被別有用心者“調教”,讓人“爭奪”走自己的後代青少年?!——那是在企圖“奪”走中國的、台灣的、香港的——未來!
對被迫要開展的“爭奪青少年”之戰中的“難”點,人們也不能不思考。這裡可能要說,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守”方要顧及全般,“奪”方只須忽悠少數。你看,幾十、幾百人即可攻占“教育部”、“立法院”、占領道路廣場、堵塞交通,癱瘓行政機關;一人自殺,即會牽動整個社會。
我們也可能需要更好、更深地認識本土、自主、自由民主、社會福利,認識這些範疇、理念存在的相當的“自發性”及其存在的一定的“合理性”,同時又要認識、應對好這些東西在被別有用心者利用之後,會產生的民粹性、蠱惑性。
這裡,的確是頗有“君子與小人鬥,君子必輸”的“厲害味道”!
那怎麼辦?概略思考起來,或許有幾點概要原則,可能是首先需要確立的:
——一者,應調動己方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同時不忘應用君子對小人的道德力量,即道德高地應該、也須“占領”;
——再者,對爭奪方,須攻其要害不手軟,不能忘記,婦人之仁將可能重複農夫與蛇的故事;
——三者,對“小人”,也要以其人之道還治,要用“君子”的兩手,對付“小人”的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