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近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正式官宣了2021年中國宏觀政策的總基調——回歸常態,“不急轉彎”。這兩個關鍵詞的內涵在報告中延伸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准、合理適度”。同時,報告提出要“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專家表示,在發達經濟體超常規刺激易放難收的國際環境下,中國經濟政策面臨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壓力和內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隨著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全面降准降息在今年幾乎不會再出現,流動性將退潮,穩杠杆防風險成為2021年重要政策主線之一。
不過,宏觀政策仍將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准調控。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從國家層面來講,發展是硬道理,穩增長是當前宏觀政策的優先項;但從部門層面來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仍然是守土有責。
全面降准降息大概率落空
總體來看,今年宏觀經濟預期目標回歸常態,為宏觀政策向常態化回歸奠定了基礎。
疫情影響下,2020年我國並未設定GDP增速目標,而是強調“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2019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恢復設定GDP增長目標(6%以上)的同時還表示,“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意味著,2021年貨幣投放量要小幅減速。
在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看來,2021年的貨幣政策將從對衝經濟下行壓力轉向把握好穩增長、防風險與控通脹之間的綜合平衡。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2021年全球疫情仍是影響全球經濟復甦成色的關鍵變量,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國內經濟處於恢復階段,需要一定貨幣政策給予支持;但在全球流動性泛濫、金融市場波動劇烈的情況下,國內貨幣政策總量保持適度,更倚重結構性政策精准支持,讓資金資源流向最需要、最困難和最有效率的領域。依據2021年GDP目標和通脹預測目標,廣義貨幣供應M2同比增速應該在9.0%~10%附近。
實際上,對於市場而言,前期的刺激政策退出已成共識,關鍵在於退出的節奏和力度。
而對於非常規貨幣政策的退出,金融高層已多次釋放信號。最近一次是在近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因為今年整個市場利率回升,估計貸款利率會有回升和調整,但總體利率還是較低”。
這也一度被市場誤讀為監管層“口頭加息”。而實際上,所謂貸款利率會提升,主要還是指前期一些貸款財政貼息等政策會退出。
從2020年5月以來,貨幣政策操作已經連續多月靜默,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連續10個月按兵不動。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並未提及降准降息,多位專家預計,這或許意味著2021年全面降准降息概率極低。
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21年全面降准的概率低。一是宏觀經濟環境不同於去年特殊時期,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國內經濟穩步恢復,加之海外經濟呈現復甦回暖跡象,一定程度利好我國外需,政策逐步回歸是大方向;二是在全球流動性泛濫情況下,國內需要防範局部資產泡沫風險,確保宏觀杠杆整體平穩;在經濟不出現異常影響的情況下,國內更多倚重結構性、創新工具進行調節。
“從今年來看,降准降息這些政策肯定是沒有必要,2020年是應對疫情的特殊年份,因此降准降息次數較多。2021年整個宏觀經濟已回歸正常化,總量政策(降准、降息)出現的概率不大,符合市場預期。”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稱。
王青則表示,考慮到2021年的經濟增長及物價走勢,年內實施加息提准的可能性很小,這也是貨幣政策“穩”字當頭、不急轉彎的一個具體體現。
穩市場多箭齊發
與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內容相比,2021年報告中一些新的提法引起市場關注。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准調控。宏觀政策要繼續為市場主體紓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完善,進一步鞏固經濟基本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