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拾荒資助貧困生的羅老師 讓教育羞愧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7 16:58:01  


  作者:張東寧 四川省綿陽市 新聞系學生

  武漢新洲區張店中學歷史老師羅一鳴拾荒13年資助60餘貧困生被媒體連續報道,這些年來,羅老師資助金額超過2.2萬元,還常年幫扶周邊5名特困村民,十幾年用的牙膏全是學生沒用完扔掉的。校長說,節儉即慷慨,奉獻才幸福,羅老師就是我們身邊活教材。(《武漢晚報》4月13日) 

  又是一位以拾荒為業餘工作,以資助眾多貧困學生上學的鮮活案例,而且這次的主角還是個在校老師,這是更讓人感動的地方。每每看到這樣的案例,心中都會由生一種敬佩之情,眼眶也不自覺地濕潤一把。但在此些情感流露之後,更應該的是反思這類社會現象背後的問題症結。社會發展到今天,教育制度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實在令人深思! 

  這類感動中國的身邊案例從來都不會被排斥,從歷史上來看,這類現象往往在文化與情感都有點虛弱的朝代與國度會更加地受到追捧,這就是所謂的滿足心理需求,達到心理平衡。於我們眼前看到的來說也是一樣。在我們眼前耳邊環繞的這類“拾荒資助”,都是在國家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之後才頻繁出現的。這正是大家有疑問的地方,為什麼在國家大呼改革的時候,卻還是看到令人不滿意的結局。

  看得見開始,卻猜不到結局,這就是當下中國教育改革的現狀。儘管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教育家就預言20多年後,中國的學生一定能超越美國學生;然而,21世紀都過去了十年,在我們教育制度下還是培養不出半個諾貝爾獎得主,而且還得靠拾荒資助來幫助部分貧困學生,這是何等的諷刺。由此看來,羞愧的不應該是預言沒有兌現的美國教育家,而是我國遲遲不能振作的教育制度。

  這樣的失敗成效也會激起很多教育批評家的不滿,但羅老師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著自己的理念(也許心裡還是會嘮叨幾句,換作誰都不可能心平氣和,因為這是關乎自己學生未來的教育),用行動來澆灌祖國未來的花朵。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可是一個羅老師不夠,千百個羅老師還是不夠,只有全社會都行動起來,全力資助貧困學生,就像全國舉力幫助西南災區度過難關一樣才會行之有效。

  更關鍵的是,教育制度要怎樣改革,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全面普及。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同時還要重點扶持貧困落後地區的教育系統,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帶來的希望,這樣國家也就有希望了,羅老師也不用再失望了。

  不願意說出的愛,只能用行動來實現。不願意說出的不滿,只能用行動來警醒後人與社會。假如教育系統也懂得羞愧,那就用實在有效的改革來證明我國教育還是有希望的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