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反求諸己:“一中兩憲”時代的“後現代智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1 15:52:30  


 
  這個說法跟兩岸關係發展的現狀基本上是相等的。2013年2月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訪問大陸,在連習會上提出十六字箴言:“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兩天後,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對外表示:“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實施一個中國原則,從而形成一中架構下的兩岸關係”。

  在我看來,范麗青所說的“法律、體制”,其實就是指“憲法”;“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實施一個中國原則”就是指“一中兩憲”。所謂“一中兩憲”是指:從1999年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之後,海峽兩岸便分別各自實施一部憲法,各有一個“中華民國政府”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各有其有效統治領域,但雙方政府都接受“一個中國”原則。

  “一中兩憲”的現狀,幾乎是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共識。今年三月,台灣競爭力論壇發佈了一個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在1092位受訪者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者,佔29%;“也是中國人”、“也可以是中國人”或“但不必否認是中國人”者,總共佔67%。這種問法跟以往陸委會委託“政大選研中心”的“分裂式”問法不同,所得的結果也予人以完全不同的印象。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顯示:90.4%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

  “一中兩憲”的時代

  對於這樣的研究結果,我要指出的是:在歷史上,“中國”這個概念出現甚早,它源自兩千多年前的夏朝。《左傳》記孔子之言:裔不謀夏,罔不亂華。《說文》解釋:“夏,中國人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故稱華”,由此而有“華夏”之稱。華夏居中而四周為蠻夷,故夏人自稱“中國”,即“中土之國”。從這個意義來看,“中國”不是政治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是跨越歷史朝代的概念。文化對人的影響,在於“潛意識”的層次,絕大多數的台灣人都不會否認自己在文化上是“中國人”或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但是,當他們回到生活世界的政治現實,他們便會在“意識”層次上作各種考量,而給予不同的回答。

  在中文世界裡,“中國”是一個“前現代”的概念,它是指“中華民族”的“天下”,而不是西方“現代”意義的“主權國家”。在中國人的語彙裡,當“中國”分裂的時候,稱為“時代”;當“中國”統一的時候,稱為“朝代”。兩岸關係的現況,其實就是“一中兩憲”的時代。因此我在《中國時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不管馬政府反應如何,范麗青的說法,已經宣告:“一中兩憲”時代的到來。

  “一中兩憲”的現實

  早在2005年初,總統大選之前,我便出版過一本專書,題為《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二次政黨輪替之後,由“民主行動聯盟”原班人馬組成的“兩岸統合學會”,曾和大陸涉台學者舉辦四次會談,討論如何建構兩岸和平框架。

  在第一次會談中,我提出“一中兩憲”的主張,建構兩岸以對等憲政實體的立場,簽訂和平協議。大陸代表卻疑慮“一中兩憲”會不會變成“兩國論”?張亞中教授因此在第二次會談中提出“一中三憲,兩岸統合”的構想,認為依照歐盟經驗,將來雙方以對等立場簽訂的各種協定,可以視為“第三憲”,兩岸便能逐步走向“統合”之路。

  2011年元月,在澳洲雪梨附近“南天寺”舉行的“南天會談”中,北京一位知名學者表示,以“一中兩憲”描述兩岸關係的現實,“是沒有問題的”,“第三憲”則是“未來的理想”;“一中兩憲”既不是聯邦,也不是邦聯,而且在國際也有先例,像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和尚吉巴之間的關係,便是“一國兩憲”。

  “一國兩憲”的先例

  當時我對坦尚尼亞和尚吉巴的關係一無所知。回台灣後,在2011年二月出版的《中國評論》上,發現了一篇文章,題為:“聯合共和國:坦尚尼亞模式與兩岸統一模式初探”,一開始便說,二○○九年二月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坦尚尼亞時,與坦國總統基克維特舉行會談,同一天他又會見了尚吉巴總統卡魯姆。“令人不可思議,一個國家怎麼會有兩個總統呢?而且在國事活動中都得到外國元首的正式會見。其實,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是由坦噶尼喀(大陸)和尚吉巴(島)兩部分聯合而來的,以前是各自獨立的國家,作為聯合共和國一部分的尚吉巴,目前仍有自己的憲法與總統”。

  作者指出,位於東非的坦尚尼亞面積九十四萬餘平方公里,位在東非外海的尚吉巴面積兩千六百餘平方公里,是一個海島,坦尚尼亞人口約四千萬,其中尚吉巴近一百二十萬,面積比例約三六五比一、人口約三四比一,中國大陸總面積與台灣的比例約二六八比一、人口約五六比一,兩者極其相似;文中還強調,“胡錦濤主席作為中國國家元首,訪問坦尚尼亞期間在會見聯合共和國總統後,還要會見尚吉巴總統,其他到訪的中國領導人也會依此慣例”。

  果然,今年三月,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訪俄行程後,3月25日訪問非洲首站,“反求諸己”的智慧在同一天內與坦尚尼亞總統基克維特會談,接著又會見尚吉巴總統謝因;並允諾參與連結坦尚尼亞和尚吉巴的坦尚鐵路改造和營運。瞭解中共政治的人都知道,中共領導人任何公開行動,都有強烈的政治意涵。在我看來,今年二月底,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在連習會後對外表示,已經開啟了“一中兩憲”的新時代。面對這樣的時代,兩岸政黨最需要的“後現代的智慧”是“反求諸己”,全力追求自身體制的完善;而不是不知長進,等著“看你垮台”。現在的問題是:民進黨有這樣的智慧嗎?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5月號,總第185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