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安倍勝選與日本內政外交走向探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30 14:35:43


 
  安倍所稱之為的日本國家正常化是指,讓日本成為一個擁有完全自主權的正常國家。其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日本擁有宣戰權力。其手段是修改和平憲法、正常化自衛隊。在安倍的第一任期內,安倍一直為修憲造勢,並已解禁集體自衛權。

  在第二任期執政根基穩固的背景下,安倍將加快步伐修憲、增強防衛能力。在修憲方面,安倍所面臨的最重要問題就是如何看待日本的侵略歷史。由於日本在二戰期間侵略中國、朝鮮、韓國等鄰國,造成日本周邊地區生靈塗炭,同時也給日本帶來嚴重打擊。因此,和平憲法承擔著防止日本再度發動戰爭的重要功能。

  歪曲歷史,抹殺日本的侵略罪行就是為安倍修憲掃除歷史障礙。對於安倍而言,如果不存在侵略歷史,和平憲法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修憲也就順理成章。因此,在涉及日本侵略歷史的“河野談話”、慰安婦問題以及教科書問題方面,安倍不斷翻案。儘管安倍在第一任期後半段沒有參拜靖國神社,而是改為供奉祭品,但安倍政府高官持續參拜靖國神社仍然無法掩蓋安倍在歷史問題上的翻案立場。因此,在修憲之前,安倍必然還會在這些歷史問題上做文章。

  在為修憲造勢之外,安倍還會繼續就修憲程式尋求執政聯盟以及在野黨的支持與共識。據共同社12月24日報道稱,隨著目標直指長期執政的第三屆安倍內閣啟動,曾被宣稱為“信念”的修憲工作將正式展開。自民黨在2012年確定了包括《憲法》第九條在內的修憲草案。該黨提出最為快捷的修憲方案,即在2016年夏季舉行參院選舉前確定修憲草案,在選舉後的臨時國會上提議修憲,2017年實施全民投票。

  不過,提議修憲必須得到眾參兩院各三分之二以上議員的支持。包括議長在內,自民黨在參議院(共242席)擁有135席,要實現逾三分之二(162席),必須得到在野黨的支持。而且,即使順利提議修憲,還需在全民投票中獲得過半數贊成票。

  儘管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對安倍的修憲主張一直持謹慎立場。其他小黨,比如,以制定自主《憲法》為基本方針的次世代黨在眾院選舉後議席大減。與自民黨見解相近的眾人之黨已解散。民主黨、共產黨對安倍的修憲也持謹慎立場。但30票的差距對於安倍而言並非不可完成的難事。值得注意的是,剛剛從維新黨分裂出來的新黨立場與安倍相近,其主張就修憲進行全民公投。

  除了修憲之外,安倍已於2014年7月1日在內閣會議上決定修改憲法解釋,從而解禁集體自衛權。日本自衛隊也於2014年年底開始赴海外執行任務,儘管活動區域限定為“非戰鬥區域”。安倍還修改了“武器出口三原則”,為日本向海外出售武器開綠燈。在委任對華強硬的新防衛相的背景下,安倍將進一步為自衛隊鬆綁,著眼於完善相關防衛法制,以立法形式為自衛隊正常化提供法律保障。

  日美同盟持續鞏固

  作為美國在戰後扶持的重點對象,日本的國力近年來出現緩慢踏步的窘態。日本對中國的制衡作用明顯弱化。作為亞太的長期領導者,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也相對弱化。中美日之間力量對比的此消彼長,必然會反映到亞太戰略結構的變化之中。正如美日戰略學家所言,亞太地區的戰略格局正處於失衡狀態之中。

  在應對這種失衡格局方面,美國相繼提出“重返亞太戰略”以及“亞太再平衡戰略”。其核心即在於,通過加強美國在亞太的軍事部署、外交聯繫以及扶持盟友,來提升美國及其盟友在亞太戰略格局中的地位,以抑制中國在亞太戰略格局中的急速上升態勢。

  在這種戰略考量下,美國對於日本的戰略需求必然會進一步上升。儘管有分析認為美國對日本的縱容最終會引起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崛起。但相比較於目前中國的快速崛起態勢,美國顯然更願意看到一個強大日本的出現。並且,與日本保持緊密合作對於美國有效掌控日本的內政外交國防動向至關重要。換言之,美國會通過已掌握的信息,謹慎評估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可能性。

  對於安倍而言,鞏固日美同盟是其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在其第一任期內,美日合作漸趨緊密。安倍成功訪問美國,奧巴馬也出訪日本。美國支持日本在釣魚島領土爭端中的立場,強化與日本的防衛合作。《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中期報告也於2014年10月通過。日本共同社12月19日還報道稱,安倍計劃於2015年4月底至5月初的長假期間訪問美國。安倍將在華盛頓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表明通過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標》進一步強化兩國同盟關係的意願。安倍還希望通過提高日美同盟的威懾力以保證本國和亞太地區的安全。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安倍的第二任期內,日美同盟會進一步緊密,尤其是在防衛領域。

  日中關係難破僵局

  自安倍上台執政以來,日中關係一路跌入谷底。在2014年11月的APEC北京峰會期間中日首腦會談啟動之前,中日之間曾出現長時間高層政治交往停滯的困境。不過,即便是在實現中日首腦會談之後,中日關係也未出現明顯的緩和跡象。

  而安倍勝選後,日本右翼勢力進一步膨脹,日中關係的緩和更是難上加難。在此,筆者嘗試從威脅感知的角度來予以闡述。在威脅感知理論中,歷史聯繫、實力對比以及身份認同是造成威脅感知的三大主要來源。

  對於日中關係而言,歷史問題是一個極為敏感的問題,也是一個糾纏日中數十載的老問題。對於日本而言,首先,對侵略歷史每承認一次就等於再一次確認日本的戰敗國身份。自尊心極為強烈的日本很難從心理層面接受;其次,日本認為已就歷史問題做出過表態,因此,不需要再反反復復地進行表態。並且,日本認為,儘管日本做出過表態,但似乎中國總是不滿意日本的立場,日本感到很不滿;再次,一些年輕的日本民眾以及一些日本右翼政客認為,侵略歷史是先輩們造成的,與現在的日本民眾無關。中國不應該將先輩的過錯強加到現在的日本身上,並不依不饒。

  然而,對於中國而言,日本侵華歷史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悲慘經歷。首先,日本對於歷史問題的表態關乎中國人的情感。換言之,如果日本對侵華歷史誠懇道歉,真心悔過,中國會認為日本已經悔過自新,從而心理層面的悲痛印記會淡化;反之,中國的悲痛印記就會進一步強化,從而增強對日本的仇恨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