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融合發展邏輯看台灣民眾的“兩岸融合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25-01-13 00:09:20


  中評社╱題:從融合發展邏輯看台灣民眾的“兩岸融合認同” 作者:何慧俐(台灣),天津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天津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王甜鈴(天津),南開大學台灣政治研究中心助理

  【摘要】自1987年10月台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日趨密切。大陸出台眾多惠台政策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台灣民眾對兩岸融合認同的提升可以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融合發展的成效中;但美日因素、民進黨當局及台灣民眾群體意識等因素也對兩岸融合認同形成了阻礙。通過探討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制度認同等方面的對策建議,可以建構並增進台灣民眾的“兩岸融合認同”,共同以和平方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前言

  近年來,在中共中央領導下,大陸不斷加強兩岸之間的交流合作,積極推動並深化兩岸融合發展。2023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充分發揮福建在發展兩岸關係中的獨特地位,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邁出更大的步伐。除此之外,海峽論壇、海峽青年節、海峽青年論壇等民間交流活動方興未艾,有力促進兩岸同胞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增進彼此認同感並增進心靈契合。

  結合2018-2023年台灣民心動向調查的數據結果來看,2018年兩次調查中均有半數左右的台灣民眾認可“九二共識”、認同一個中國;2019年民調中有近六成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印象較好。①而經過2020年之後兩岸局勢緊張發展,台灣民眾對待兩岸交流的態度也發生轉變,認可增加與大陸互動的比例由2021年的64.2%降至2023年的58.8%;台灣民眾赴大陸旅遊的意願由2018年的18.2%減至2022年底的10.2%。〔2〕對待“戰爭”問題一直多數保持著“台灣沒有做好準備”、“不願意自己或家人上戰場”、“發生戰爭後雙方應協商和談”等態度。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兩岸和平調查中,儘管兩岸關係仍舊緊張,有74.4%的台灣民眾認為應該增加兩岸互動,並且有67.5%的民眾清醒地意識到美國衹是利用台灣來控制大陸,如果發生戰爭,46%的民眾認為美國不會實質性地幫助台灣打仗。③最新民調數據顯示76.7%的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9.2%的民眾認為自己是中國人,8.1%的民眾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④較2022年5.3%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有較大提升。⑤因此,從兩岸融合發展的數據及現狀來看,大陸應當更加積極促進兩岸各領域、多方面交流、提高台灣民眾的“兩岸融合認同”。

  顧名思義,“兩岸融合認同”包括兩點:一是台灣民眾對兩岸融合發展政策的認同度;二是台灣民眾對“兩岸是一家人”、“兩岸應融為一體”的認同度。兩岸融合發展與兩岸融合認同之間為包含且相互促進的關係,可共同以和平的方式助力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結合前文中的民調數據,儘管台灣同胞對大陸的認同感有呈現向好趨勢的機會,但民進黨上台後推動“文化台獨”等種種表現,顯示需要加強對於兩岸融合認同的重視。本文將從旨在促進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大陸惠台政策入手,探究台灣民眾的兩岸融合認同形成與演變,以更有利於達成兩岸民眾的心靈契合。

  二、兩岸融合發展現況

  (一)大陸對台政策進程

  自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商討結束兩岸對峙狀態、首倡“通郵通航通商”以來,兩岸關係的發展過程,總體趨勢為從隔絕走向交往、從緊張動盪走向和平發展⑥;1982年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口頭達成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確立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

  中國共產黨在爭取解決台灣問題的歷程中,從開始寄希望於台灣當局、以國民黨為談判對象,到後來更加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十五大提出“我們寄希望於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台灣同胞”的方針;十六大明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我們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台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是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力量”;十七大繼續“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堅決不變”,中國共產黨解決台灣問題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台灣人民身上,這是根據台灣政治社會形勢變化做出的轉變,并在之後的思想中得到體現。十八大提出“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十九大堅持“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二十大提出“堅持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堅定支持島內愛國統一力量”;2024年習近平提出“為兩岸同胞謀福利是我們發展兩岸關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展示了大陸在團結台灣同胞方面的真心實意。除此之外,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傾向武力解放台灣,自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後,“一國兩制”思想得到傳承與發展:從黨的十四大報告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均明確提出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願與台灣各黨派展開交流協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近四十年來,大陸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與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的政策與法律法規,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因素。1987年國務院辦公廳公佈《關於台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旅遊接待辦法的通知》,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1988年國務院成立台灣事務辦公室,同年公佈《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規定》,促進海峽兩岸經濟的融合與繁榮發展。1991年《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對兩岸人民的往來秩序進行規定。1994年公佈《關於進一步發展海峽兩岸經濟關係若干問題的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在促進兩岸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對台胞的正當權益進行保護。

  2005年面對兩岸關係的複雜嚴峻形勢,十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從法律層面劃定紅線。為落實兩岸的農業合作,國台辦2007年公佈《台灣農民在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申辦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2008年以來,為兩岸經濟合作搭建起制度化的平台,兩岸兩會2010年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為鼓勵台胞來大陸創業投資,深化兩岸經濟貿易發展,大陸在2011年和2015年公佈《關於開放台灣居民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通知》、《關於擴大開放台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通知》;為進一步促進兩岸交流簡化台胞往來手續,大陸在2015年取消台胞簽注政策,還於2017年公佈《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台灣居民在大陸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在推進兩岸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維護兩岸同胞合法權益。

  近年來,兩岸融合發展政策走上快車道。2018年,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發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為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內在動力,給在大陸發展的台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同年《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廢止〈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的決定》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的學習、居住、生活等方面提供同等待遇,台胞在大陸就業不再需要辦理《台港澳人員就業證》;2019年《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與《香港澳門台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出台;2020年、2021年《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持台資企業發展和推進台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和《關於支持台灣同胞台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發佈,幫助台企參與大陸高質量發展;2022年公佈《關於做好台灣居民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工作的通知》,是繼2011年和2015年之後又一支持台胞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新舉措。2023年,為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中共中央、國務院公佈《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為深入貫徹落實《意見》,農業農村部2024年出台《關於農業農村領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積極促進兩岸農業農村合作交流、融合發展。

  (二)兩岸融合發展的成效

  從1949年國民黨退踞台灣後,兩岸長期處於軍事對峙、往來斷絕的局面, 1987年以來兩岸逐步展開各個方面交流融合。儘管兩岸融合發展屢屢遭到“台獨”分裂勢力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阻礙,但在大陸惠台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兩岸人民要交流、要融合的意願勢不可擋,台灣民眾的兩岸融合認同切實體現在兩岸融合發展的成效之中。

  1. 政治交流成效

  自台灣放開大陸探親後,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政治基礎上,雙方實現兩岸領導人會晤,建立起兩岸雙方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

  1990年台灣當局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來解決兩岸人員交往中產生的各種問題;1993年“汪辜會談”是兩岸高層的首次接觸商談,對於兩岸關係發展和走向和解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1998年的“汪辜會晤”拉開兩岸政治對話的序幕;2001年開始,海協會相繼邀請新黨、親民黨訪問團赴大陸訪問,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相繼率團訪問大陸;2008年胡錦濤會晤吳伯雄達成多項共識;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訪問大陸;2008年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2014年2月大陸國台辦與台灣陸委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建立起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共同推進兩岸關係的全面發展;2015年兩岸領導人在新加披舉行首次會面,會中多次強調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

  此外,在兩岸海峽論壇、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亞運會等活動中,兩岸政黨人士交流溝通、聚同化異,共同發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和外部勢力干涉的聲音。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2023年、2024年連續兩次帶領台灣青年踏上大陸進行祭祖、交流等活動,與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多所高校學生展開座談,對於增進台灣青年一代的認同感有重要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