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大陸嫦娥五號探測器近日不斷有新消息傳來,吸引世人目光。美俄歐齊送祝賀,台灣一些人則冷眼橫視,部分媒體只字不提,連篇累牘的仍是萊豬。
如果本次登月採樣最後成功返回,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實現大陸開展航天活動以來的四個“首次”,將是一個里程碑事件,背後的意義非同尋常。
有人將嫦五與萊豬連在一起,替台灣感到不值。大陸忙於研究天體,台灣仍在拚口水萊豬,如此下去,未來掌握在誰手裡,很清楚。
台灣一些人對嫦娥五號冷眼橫視,也有一些“綠色媒體”客觀報道,引起熱議。有人貶低嫦五的成就,有人則要“綠血井底蛙”回去研究萊豬怎麼配漂白水吃;有人故意反諷說,大陸沒有糧食吃,田鼠又吃膩了,只能發射嫦娥五號去月亮上抓那只兔子解餓。
整體上看,台灣人不是很關心嫦娥五號,逢中必反者更活在自我催眠之中,見不得嫦娥五號成功,不是妒火中燒,就是不聞不問。
嫦娥五號探測器返回艙預計12月中旬返回地球,在內蒙古著陸,相關新聞還會熱一段時間。台灣的“萊豬議題”也遠遠沒有完,並已逐漸演變為“政治鬥爭”。將嫦五與萊豬連在一起,想想大陸的科技,台灣實該汗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