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首義、武漢文化周”日前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開幕式。 |
中評社台北9月27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明年便是辛亥革命百年,兩岸皆有相關慶祝活動,有各自辦理的活動,亦有可以由雙方共同舉辦,以節省物力資源,更能共享喜悅,分享成果,使民眾能看到更多珍貴的史料;然而除了動態的慶祝活動外,兩岸也有可以著墨的地方,包括對於史料的共享與史觀經驗的分享,對於過去的歷史負責,是兩岸當局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日前武漢文化週開幕,其中的重點便是辛亥革命,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表示,早年國民黨黨中央成立黨史會後,就開始蒐集革命方面史料,因此透過這次文化週的交流,讓大陸武漢方面知道國民黨保存比較豐富的革命史料。雖然以目前情況來看,雙方尚未談具體史料到對岸展出的細節,且受限於法律等複雜問題尚多,但仍可找出折衷辦法,可由出借複製品到武漢去展覽的方式來取代,日後兩岸應該可以在文化交流無礙及兩岸善意的基礎之上,進行史料的交流,更可共同舉辦相關活動,以節省資源,創造最大的收穫,共譜歷史的篇章。
辛亥首義、武漢文化週活動,國民黨連戰榮譽主席,特別提到兩岸雖經幾十年分隔,但今天在兩岸和平的大環境下,能在台灣展示辛亥文物,實為一大創舉。的確,辛亥文物能來台灣展示,筆者認為有幾項重大的意義,其一、展現兩岸今非昔比的情況,兩岸如今能夠和平交往,大陸文物能來台展覽,顯示兩岸間的氣氛已經不像過去的劍拔弩張,倘若在過去對峙或冷戰時期,試想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嗎;其二、兩岸當局也都願意改變思考,文物是不會改變的,只有當越來越多人懂得欣賞,文物史料方能彰顯其價值,兩岸才有歷史的交集,讓兩岸民眾甚至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民眾,共同見證中華文物,絕對不是一件壞事;其三、辛亥革命,對於中華民族的歷史有著重大的意義與關鍵性的地位,撇開主觀的論述,還原當時的史料及資料,更能客觀地來看待當時的環境,亦有助於後人了解過去那段歷史,以便達成教育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