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二O一O年九月“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生效後,兩岸雙方隨即展開經合會組成之協商。經過數個月的努力,總算召開首次例會,展現具體的成果,雙方在談判桌上,也有默契地互不否認,針對實質專業性問題進行討論。
在其協商過程中,也突顯兩岸各自立場及堅持的地方,特別是在服務貿易、投保與爭端解決等方面仍待兩岸經合會的努力及協商;另外,在台灣出口到大陸的產品,也仍有許多產品需要兩岸協商來降低關稅,因此兩岸經合會的角色格外重要,被外界寄予高度的期待。
然而,兩岸經合會也面臨到一些挑戰,首先,便是針對經合會的層級問題,有心人士質疑其是太上皇機構,但海基會一再保證,經合會功能絕對不會超過兩岸經濟協議架構,況且經合會屬於兩會之下,因此並不會架空兩會或產生疊床架屋之情況,畢竟兩會具有重要的簽約指標性象徵意義,經合會只是落實相關任務,是個溝通平台,是在ECFA架構下成立的機構,倘若在解決雙方針對ECFA問題上需要另簽協議,屆時一定會依法送“立法院”備查或審查。
其次,由於兩岸事務性質的特殊,使得經合會必須參酌許多例子,包括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歐盟及CEPA等經驗,其目的無非是要避開兩岸敏感的政治問題,但經合會正式運作後,是否真能避開這些極具爭議性的主權問題,恐怕更需要兩岸當局的智慧及用心來呵護這得來不易的結果,有默契地雙方都跳脫意識形態的制約,如此方能使兩岸間經貿關係能夠健全及永續性發展,共創雙贏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