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FA經濟已漸漸展現效益。 |
中評社台北6月12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自2010年9月正式生效,這一段時間進行下來,批評之聲從來不絕於耳,然而事實會說話,就在今年五月初台灣致函WTO秘書處,就ECFA向WTO進行早期通知,正式提出ECFA內容包括早期收穫計劃以及後續待協商之貨品及服務貿易等協議,ECFA不但使兩岸經濟合作邁向新的里程碑,也是台灣在東亞地區簽署的第一個FTA,如今台灣與大陸洽簽成功,自2011年1月1日起,ECFA開始第一階段的早收清單降稅,然而短短數個月,台灣已經看到ECFA對於台灣整體經濟的效益正逐漸浮現,這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事實與數字會說話,ECFA已跨出美好的第一步,仍有賴於後續的發展與持續。
對於ECFA,從第一階段早收清單項目中的產品,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產品在短短的幾個月中,在兩岸間的貿易金額已經呈現出相當明顯的正面效果。就在今年前兩個月,早收清單貨品中台灣對大陸的出口金額為3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9%,而台灣開放給大陸的早收清單貨品進口金額則為7億美元;若參照兩岸貿易進出口實際情況,今年第一季台灣對大陸出口金額,不但早已回復全球金融風暴發生前的水準,且較2008年第一季成長17%,較去年第一季也大幅成長14.3%;而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比重,仍約維持在全球金融風暴發生前的水準,為40.9%,顯見兩岸經貿往來,已揮別全球金融風暴陰霾,兩岸經貿往來十分密切,相互發展,相得益彰。
然而,針對美國商會白皮書中指出台灣能否藉ECFA受惠,要看馬政府如何因應來自國際競爭、人才不足等挑戰;馬政府如果不積極提升施政效能和政策一致性,並重視長期規劃,ECFA帶來的機會也可能稍縱即逝,對於此項建議,馬政府非但有意識到此問題,並且做好準備以迎接來自各方的挑戰,但對於部 分人士來說,馬政府即使做好再萬全的準備,恐怕責備與指責之聲亦不會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