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者趙建民教授則從現實面及需求面來看待此議題,此種說法乃為客觀且符合實際之言論,趙教授認為“現在每年有500萬台灣人到中國旅遊做生意,在大陸長期居住的台商也有80到100萬,兩岸互設辦事處不但對在中國的台灣人有立即性照顧,突發事件也能立刻聯繫,象徵兩岸關係更進一步。依現況來看,最可能先從海基、海協會先互設辦事處開始。若辦事處需有核發證件功能也沒問題,只要移民署授權海基會,或派官員駐辦事處即可”。
顯見台灣方面對於互設辦事處,筆者認為首先是功能及需求導向,處理的事務乃是以經貿觀光等不涉及敏感議題;並且是以先行試點的方式,待成效卓著後再普及;其次,台灣辦事處服務的對象是五台,而大陸辦事處服務的對象為五陸,五台與五陸就是指兩岸交流中亟待服務的群體。
再者,由於時間的適當及有此需求,既可解決及處理兩岸經貿交流中的各項問題,又可使兩岸關係深化發展建以和平發展方向;兩岸互設辦事處更是求同存異的具體落實,突顯兩岸兩會的功能性與事務性,省略許多官方接觸之不必要的麻煩與政治爭議。在野黨反彈的理由在去除政治化及主權化後,在對等及顧及尊嚴形勢下,在野黨若連互設辦事處都杯葛反對,恐怕必須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與責任。
值得關切的是,兩岸互設辦事處已經形成一種不得不然的舉措,一來是民間的呼聲及渴望,因應台灣在開放陸客觀光後人數增加所必然因應的措施;二來互設辦事處是解決衝突及化解危機最直接的方式;更是制度化、健全化與常態化的表現。只是互設辦事處恐怕仍無法全面滿足五台的需求,但先求有再求好,循序漸進、進中求穩、穩中求好仍是重要的指導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