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島內傳出台灣當局計劃開放830項大陸農產品進口,民進黨更是借機“打馬批中”,將大陸農產品進口問題政治化,上綱上線。 |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評論員 王建民)日前島內傳出台灣當局計劃開放830項大陸農產品進口,引起一些激進農民團體的強烈不滿與抗議,民進黨更是借機“打馬批中”,將大陸農產品進口問題政治化,上綱上線,影響兩岸合作氣氛與互信基礎。
在此形勢下,台“陸委會”回應較為謹慎,不否認,也不承認。大陸涉台部門發言人則予以否認,表示沒有這一規劃,雖然可降低島內反彈,但卻無助於解決問題。大陸農產品進口這一敏感問題,是兩岸遲早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需要海峽兩岸理性面對,妥善處理。
農產品進口歷來都是十分敏感的問題,許多國家或地區每次農產品的市場開放進口都會引起激烈爭論與抗議,甚至引發巨大的政治風暴。上世紀80年代後期台灣農產品開放進口引發農民抗議運動(還發生重大流血衝突事件)成為台灣政治民主運動的導火線之一,也成為民進黨崛起的重要政治背景之一。
但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與包括農產品在內的市場開放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是遲早要面對的,沒有哪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逃避。在加入WTO的進程中,不同國家或地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農產品市場開放進口(雖然訂有保障條款)。在相關配套措施下,農產品市場的開放對本地農業的衝擊,並沒有想象的嚴重。台灣是以“發達經濟體”入世的,開放了不少農產品進口,儘管當時學者研究預測會對台灣農業與農民有很大衝擊,但事實上入世後台灣農業並沒有受到明顯影響,反而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