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許多民眾對於服貿協議內容不甚瞭解,在有心人士及媒體的引導下自然會充滿恐懼與憂慮,這是可以理解的,故馬政府應當窮盡一切方法使民眾瞭解安心。簽署前的說明不足,並不影響協議本身的內容品質,服貿協議無論就規範對象、適用範圍、主要規範、管理規範都有明確的規定;這其中秉持國民待遇、最惠國、透明化等原則,以合理客觀公正的方式,實施影響服貿協議措施,並提供客觀與公正的行政救濟;並且在程序及資訊透明上符合向人民公開的標準,更避免不公平競爭之獨占或聯合壟斷等商業行為,經過兩岸雙方同意,就服貿協議的市場開放項目展開協商,最後使協議的內容能被兩岸雙方接受。
坦白說,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需要兩岸相互容忍體諒;當然,就數字上,台灣對大陸作出六十四項開放承諾,大陸對台灣作出八十項開放承諾;就雙方都是WTO成員之承諾來看,大陸在WTO所作之承諾已經適用於台灣,服貿協議對台灣開放內容均超出大陸在WTO所作之承諾;而台灣對大陸開放部分,有二十七項是現行已開放陸資投資項目,其他三十七項也沒有超出對外人來台投資的待遇;兩岸服貿協議均在兩岸特殊環境及條件下,配合各自內部的考量,融入各自發展規劃目標,並沒有違背整體發展方向。
事實上,大陸當局承諾在電子商務、資訊服務、展覽服務、線上遊戲、台灣圖書進口、演出場所經營、電影片後製及沖印、海運服務、旅行社及旅遊服務及金融服務等,每一項中都有許多學問在裡面;台灣對大陸承諾在印刷業、美容美髮及洗衣服務、殯儀館及火化場、營造業、老殘照護機構、演出場所經營及中藥材批發等,每一項台灣都有配套及保護主義的色彩在內,設下許多條件。從雙方所承諾的項目中,可以看出有弱勢產業需要特別的補貼及輔導,台灣如此,大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些弱勢產業令人擔心,但既然雙方都有意願承諾開放,也只能善盡後續責任,大家不妨給一些時間,而不要完全否定,毫不留情不給時間,請給雙方當局一個表現善治的機會。
至於,從在野黨反對服貿協議的談話中,不乏嗅出意識形態的味道,完全忽略到服貿協議對台灣的實質利益。服貿協議對台灣來說,不僅有助於服務業的發展及輸出,而且能夠活絡台灣經濟,增加就業機會,並逐步促使大陸落實開放服務貿易,順應自由化與國際化的趨勢,並為簽署其他經貿協議做準備,針對陸資來台有配套措施,對陸資來台投資管理機制進行事前審查、事後管理及違反規定依法處分。馬政府已經規範到這樣的程度,這些對台灣實質好處,在野黨卻視若無睹,試問,這是替台灣找出路的方法嗎?今日不做,明日肯定後悔。
總之,服貿協議在台灣引發重大爭議,期盼有一個客觀理性的論辯空間,許多反對聲音固然有值得理解之處,但全盤否定式的對待,實在令人相當遺憾,一個好的商品,只看見壞處,故意看不見好處,把威脅放大,把機會縮小,這難道是理性探討問題的方式嗎?馬政府當然也值得檢討及反省的地方,但我們不能不注意,大陸當局是如何看待台灣對於服貿協議的爭議,是否會從此據以檢視民共關係成效與氛圍?未來民進黨若是執政,過去的十八項協議是否也都會如同服貿協議般被全盤否認的命運,那真是兩岸之間的大浩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