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營的勝算在哪?頗值研究。 |
中評社台北1月7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當民進黨柯建銘拋出凍結台獨黨綱,雖是曇花一現,多數黨內同志亦不看好,更有人認為是選舉策略,為民進黨2016年大選及若執政後的中國政策預先鋪陳,最起碼的是,民進黨願意為選舉尋找各式各樣的路徑,從2014年初選提名到整體佈局,一個團結的民進黨都如此戰戰兢兢,反倒是藍營,面對到分裂不團結的情形,倒還是鴨子劃水、老神在在。
事實上,從任何角度來看,無論就執政情況、團結程度、理念精進、甚至於基本版圖及支持者的認同、熱情、世代傳承、媒體生態及募款能力,藍營都出現相當大的隱憂與危機,不僅2014年年底的選舉,關鍵地區的提名候選人仍撲朔迷離,在執政理念及執政成績上,面對一個並不友善的媒體監督環境及民眾高標準的期待,藍營的勝算在哪?頗值研究。
首先,就執政行政部門情況來看,人事問題始終是媒體議論的焦點,儘管許多都是捕風捉影,無中生事,但不容否認卻已對執政力量及“內閣”團結及信心產生相當大的衝擊與分化作用;民眾更將大小不如意的事,全部都怪罪到馬政府的身上。台灣面對內有各項議題接踵而至的考驗,外有因應國外及大陸不斷變化的情勢所必須調整的策略及作法,台灣面臨大環境及整體結構性的障礙,說句坦白的,台灣很難在短期內有重大而明顯的改變,特別在重要政策根本推不動,政府失靈的危機顯現,故執政當局更應該上緊發條,全心全力,展現魄力與決心,無論外界是如何的批評及攻擊,都必須在傾聽之後拿定主意,勇於任事,貫徹到底。
其次,藍營面對到大藍與小藍間的矛盾,大藍內部又不斷從各種人事及派系中見縫插針,團結似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大藍與小藍缺乏深入溝通,無論在價值思想及對政策的看法,特別在提名策略上完全沒有一套總量管制的整體方案,提名出來的人選,也往往成為有心人士攻擊黨中央的工具,沒被提名的人如何安撫與協調?如何對權力進行合理的配置?如何在最後的關鍵執政歲月中進行最後一波的努力及反轉?在在都是考驗到藍營內部。沒有大局的考量,只有自身的盤算,站在藍營支持者的角度來看,藍營內部的矛盾其隱憂絕不小於外在的挑戰,藍營如果還不有必須團結的危機意識,恐怕日後的發展相當堪慮,將面對發展上的困境。
|